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MSN,难舍的情系所在

(2014-11-10 17:06:13)
标签:

杂谈

分类: 生活随笔

112,当我习惯地点击MSN那个小绿人试图进入时,它居然没有反应。我沉默片刻,知道这一天终于来到:象克洛泽默默离开世界杯赛场,如徐根宝含泪告别东亚赛场,尽管早有预告,但当它真的到来时,还是有些伤感。因为MSN承载着我太多的感情寄托和岁月沉淀。

我与MSN的情缘,要追溯到1998年我人生至今唯一的一次国外访问学者的经历。上世纪末,也算是互联网的弄潮儿,我已在上医大和上海热线上分别注册了电子邮箱,并将其作为人际联系的基本方法。那时候,互联网邮箱尚不普及,各个邮箱都在各自单位或家庭的主页中建立。到美国费城儿童医院做访问学者的第一天,我即向医院申请医院主页和邮箱帐号,医院的IT主管告诉我:微软推出了一个叫Massenger的即时通信产品,而且绑定Hotmail邮箱。至今还清晰地记得那个胖胖可爱的老外,手把手地教我注册,gaojcgaojiechun这二个很中国的名字居然都已有人注册,我随手注册了gaojc33,竟然这个网名就此结下了我与MSN16年的情缘。

上世纪90年代在国外的“洋插队”,通信是一个十分奢侈的消费。每周一次长途电话,看着手表,一次只能通话1015分钟,一月4次通话居然收费100美金,相当于一个月的餐费,占当时国家出国标准费用的20%。但每天到图书馆,上了MSN,即可和家人即时聊天,也可在Hotmail邮箱写信。痛苦的是当时的MSN没有中文版,医院网站也没有中文系统,家人用中文写的字,我看见的只是乱码,我的英文要沟通家事总有点隔靴搔痒,于是我们找到了儿时的共同语言文字——拼音。在美国的那段日子,我久违的拼音水平如日中天:记得开始时常常对由拼音书写的邮件和网聊云中雾里,我就用图书馆免费提供的打印机打印出来,晚上回到居所,逐一四声比对,象破译密电码似的一一翻译,在恍然大悟中一笑慰之。后来慢慢地开始可用拼音直聊了。当然,这样的通信对思乡情切的我是不能尽兴的,于是每周一封鸿雁,也有来自故乡的书信,尤其女儿用那稚气的文字夹着拼音和绘图的书信,带来许多亲情。那几十份书信,至今仍是我家的珍藏。

1998年在美国访问学者的那段经历,使我成为中国最早的一拨MSN用户。当MSN高居全球即时通信市场40%以上,迅速进入中国市场,以白领商务沟通工具定位,将中国高端用户和知识群体一网打尽。那时用MSN才是时尚和知识的象征,谁说上QQ就是下里巴人。当MSN几乎成为中国一线城市白领办公室标配时,我已将MSN的大容量文件实时传递、图片插入、视频聊天等应用得得心应手。那个可爱的、紧密携手的“小蓝人小绿人”,是我学术研究、行政办公的好助手,更是我与亲人、朋友沟通的感情寄托的载体。

曾记得,爱女4年香港大学、1年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留学生涯中,MSN每一次“叮咚”的呼唤声,给我们带来多少喜悦和亲情,视频、网聊、照片传递,那种远在天涯、近在咫尺的感觉真好!怎能忘,多少个清晨,上网就和那个事业助手的帅哥聊天,从论坛主题到沙龙细节、从医院排行榜到医改方向,那种精神的滋润总在那日常的洗漱早餐之前;MSN的网聊和邮箱,寄托了我多少友情亲情的心路,记载着我多少事业工作的轨迹;当那红鸡心的live标志铺天盖地时,我在LiveSpaces创建的“雁过蓝天 雪泥鸿爪”的博客至今已近十年久盛不衰……

我是一个恋旧的性情中人。随着腾讯QQ、阿里旺旺、飞信等中国本土即时通信软件的崛起,MSN的市场占有率日渐萎缩,MSN在国际上被Skype等软件所替代,一贯忽略“中国化”的策略导致频繁出现无法登录、掉线、传输速度缓慢等问题。但我仍一往深情地坚持使用MSN20113月,在MSN关闭LiveSpaces共享空间的最后时刻,我把我的博客移步新浪;早就风闻MSN将被关闭、移步Skype,最后几天,我每天登录MSN只看见女儿这唯一的在线联系人,但我似乎为了一种缅怀、一种不舍,一直坚持到最后一天的最后一刻。

再见了,MSN,这里有我我太多的甜蜜回忆,这里有我难忘的情缘寄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