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公立医院基本医疗和非基本医疗的承担、筹资和运营
(2014-03-21 10:19:43)
标签:
健康 |
分类: 医管手记 |
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深化,基本医疗的界定、基本医疗的提供主体,尤其大型公立医院在基本医疗服务的承担和提供、筹资渠道和运营模式,成为一个必须面对的焦点问题。
基本医疗服务的定义和范畴,是历次医改成功与否的试金石。长期以来,必要性、合理性、适宜性的概念似乎成为共识,但明确的基本医疗服务目录和制度一直是中国医改的空白。近年,随着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制度的实践,大家对基本医疗必要性、合理性、适宜性和有效性的相对性的认识更有体会,而对其可承受性和提供主体的刚性的认识日益加深。政府财政和社会医疗保险的承受能力和以公立医院为主体的提供能力已成为基本医疗服务的主要特征,由此而形成的基本医疗制度和目录将成为现实。
当基本医疗服务制度明确各地医疗保障必须把基本医疗作为保障内容,各级政府通过兴办和购买服务,使基层(包括村、乡、县和城市的社区、区)公立医院和社会兴办的非营利和其它社会办的医院成为基本医疗服务的提供主体时,以三甲医院为代表的大型公立医院在基本医疗服务中的角色,其相对应的非基本医疗服务的承担,医院筹资渠道和运营模式,将决定公立医院改革的导向。
剖析我国大型公立医院基本医疗服务的现状,由于定点医保、分级诊疗制度的缺失,确有大量常见病、慢性病充斥大型公立医院的问题,但也应客观承认,许多属于基本医疗范畴的疑难杂症、有一定技术要求的诊疗和手术、危重病人抢救还必须由大型公立医院承担。放眼世界,尤其需求和医疗体制与中国较为相似的香港、新加坡、台湾,尽管有严格的分级诊疗和定点医疗体系,大型公立医院仍是基本医疗服务,尤其疑难杂症、大中手术、危重急救的服务主体和技术后盾,也是基本医疗规范制定、人才培养的基地。可见,大型公立医院必然是基本医疗的承担者,而且是举足轻重的主导者。
同时,也应承认,我国目前高端人才技术高度集中于大型公立医院,民营医院尚不能扛起高端技术的大旗,社会多层次医疗服务需求客观存在,大型公立医院实际上也是攀登医学高峰、开展非基本医疗服务的主要承担者。这种基本医疗和非基本医疗都在同一医院并存;基本医疗、非基本医疗、甚至特需医疗多层次医疗服务由同一主体提供,是我们大型公立医院的角色定位、筹资策划、运营模式、管理体系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习惯做法,正视我国公立医院和基本医疗的国情,必须明确公立医院是我国基本医疗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利用基本医疗分级服务制度、基本医疗保障支付和报销比例梯度、医疗服务价格梯度等多种手段,引导大型公立医院主要承担基本医疗的疑难杂症、疑难手术、危重抢救等服务内容。同时,在政府严格准入和适当限制的原则下,允许公立医院开展以高端技术和攀登医学高峰为主要内容的非基本医疗服务,甚至有一定限度内的特需医疗服务。大型医院的基本医疗服务的人力、设备、基建等筹资,主要通过政府财政拨款和社会医疗保障来确保,国家和地方的基本医疗服务及其基本药物目录将成为国家财政和医保支付的主要依据。而公立医院非基本医疗和特需医疗服务,则主要由商业医保和患者个人支付,通过在政府主导下的市场价格体系进行筹资。必须强调的是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和医疗服务的特殊性,决定政府必须对公立医院通过全面预算、工资总额核定、绩效考核等科学管理手段,抑制可能产生的趋利性,确保公立医院的正确导向和良性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