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实习医生格蕾》映照的医魂

(2012-10-24 15:33:55)
标签:

杂谈

分类: 生活随笔

不是从事医生职业的女儿,或许受我的职业生涯影响,自幼对涉及医生职业的娱乐乐此不疲:儿时对着数十个洋娃娃或者拉着父母扮演医生;中学时期玩游戏《疯狂医生》也近似疯狂;成年以后,对反映医生生活的电视剧,从美剧《急诊室医生》《豪斯医生》、日剧《回首又见你》、台剧《白色巨塔》、韩剧《外科医生奉达熙》都看得起劲。近日在她的极力推荐下,我也开始观看美剧《实习医生格蕾》,于是一发不可收拾,九季数十集,被深深吸引,更多的是共鸣、感动、深思和叫绝!

《实习医生格蕾》让我找回自己曾经的影子。以格蕾为代表的一群实习医生,每天近1618小时地忙碌在临床一线,抢手术、争着回答上级医生的提问、揣着理想、充满激情,忙累而快乐着,让我想起我的住院医生岁月和在美国做访问学者亲眼目睹的美国住院医生的紧张生活,很贴切和真实!格蕾他们也面临许多我们年轻医生曾经有过的纠结:医生救死扶伤的责任与随时随地客观存在的风险的取舍;正常的医疗行为与社会伦理、医疗制度的冲突;医生的决策与各种患者的理念、宗教、习惯、甚至很多隐情的矛盾;各种风格和脾气及个性的上级医生的顺从和适应;紧张的医生工作和年轻人渴望自由、个性及享受生活的平衡……,这些都是一个医生成长道路上必然历经的磨练,也映照着医生职业与众不同之处。那一幕幕惊心动魄和令人感动的故事,让曾经做过医生的我联想起我们身边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的许多故事,为这个职业而自豪;更让无数观众对医生职业的特质留下深刻印象而油然起敬。

《实习医生格蕾》让我欣慰地看到医生群体中的主流与亮点。无论是在美国还是中国,刚刚踏入医界的年轻医生,尽管已经受过医学院的系统教育,仍是一个在社会价值观、人生观与同龄人没有很大差异的普通人。他们具有同龄人常有的很多弱点:渴望成功而又不堪承受责任;勇于创新但仍想规避风险;不习惯隐瞒错误但又害怕失去竞争优势;明知职业的规则又不愿放弃个性和真情……。他们纠结和苦恼的所有,对我说来是那样的熟悉,对观众说来似乎都可谅解,但当它涉及人的生命、神圣的天使形象时,一切又都应该有更高的道德标准和职业要求。然而,《实习医生格蕾》让我们明白:众多医务工作者,正是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面对至高无上的人的生命权,在无数次的道德、伦理、人性的冲突中,最终以责任战胜却弱、真诚战胜名利、善良战胜私欲,养成勇于承担责任、忍辱负重,将病人利益置于个人私事和情感之上的职业素养,这才是医生职业的主流,这才是众多医务工作者的亮点。

看着美剧《实习医生格蕾》,反思我们同样反映医生职业生活的国产电视剧,包括前不久轰动一时的《心术》,为什么不能引起如此的共鸣和认同?或许就是对医生职业特点和心路描写的拿捏,对医生不同于其它职业的道德伦理冲突和主流亮点的表述上,尚有许多不足。象《心术》中刘晨曦那样的高大全和象霍思邈那样的玩世不恭,都不是医生生活的典型,过激过分的医闹、不择手段的医药代表的色诱等等,也并非医院现状的主流。而《实习医生格蕾》的艺术创作和逼真描写的,才是医生这个职业的核心灵魂,就是我们所说的医魂。

我继续如饥似渴地观看着《实习医生格蕾》,在欣赏、共鸣地尽情精神享受的同时,更为对医生职业生涯演变、医生主流亮点、形象塑造和核心价值的成功梳理而欣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