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高解春
高解春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152
  • 关注人气:31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乡情

(2006-04-23 14:21:04)
标签:

杂谈

分类: 生活随笔

    女儿在香港读大学,一年半期间,总有七、八次用“我想家了”“我想上海了”此类的题目写博客,最近的一篇有如此内容:“妈妈说上海的春笋上市了,哇卡卡,脆脆的,甜甜的,我最喜欢了!还有我小时候从来不吃,现在爱吃的不得了的蚕豆(去年因为我考完试回家它已经落市了,我可难过了)现在正好是最好吃的时候,尤其是老爸烧的,那叫一个‘赞’啊。”于是我们就动了恻隐之心,让她利用复活节放假连上周末回上海一次。

    飞机降落浦东机场已是晚上9点多了。一到家,就给她炒上了一碗蚕豆,端上早已烧好的油焖笋和腌笃鲜,看着女儿满足地大口垛颐的神态,我脑海里浮现一个作家的描述:“乡情,就是吃上了小时候吃的东西。”

    女儿回去时想着其它在香港的上海同学,让我们准备了一些剥好的春笋和蚕豆,晚上做了腌笃鲜、葱油蚕豆、炒青菜、白灼基围虾,四个上海女孩子就在她们住宿的23楼的pantry小小聚餐。问她们的感想,当然,“为有cindy这样体贴周到的朋友感动得一塌糊涂”,但随即联想的是妈妈黄昏在厨房忙碌的身影、爸爸灯下在餐桌上叮嘱的乡音……,乡情往往使人联想起那份生我养我、难以忘怀的亲情。

    在海外遇到很多带着父母举家移民的朋友,尽管儿孙满堂、衣食不愁,但老人们那份日思梦想的乡情常常令他们忐忑不安。记得有次在美国唐人街的中国餐馆遇见一个为了乡情来喝酸辣汤的中国老人,他一边象所有餐馆里的美国人那样把盛着并不烫的酸辣汤的汤匙整个放入口中并尽量使它不发出声音,一边无奈的摇头和咕噜:“这哪是喝中国汤啊!”。我能体会他在憧憬能把滚烫的汤放在嘴边,吹吹后小口喝点,再用舌面和上颌紧密接触后迅速放开后随着快感而发出一声咂嘴的中国喝汤的乡情。

    乡情,或许是衣锦荣归、旧地重游的梦愫;或许是亲人团聚、骨肉天伦的思念;或许是乡音扑面、童年趣忆的渴望;或许是乡曲绕耳、乡味重尝的期盼……,实际上是一种故乡的文化在你骨子里打下的烙印、在你血液中融入的情结的反映。海外游子、他乡异客,这种乡情是怎样也挥之不去的,这也是我们天涯海角的炎黄子孙情系一处的渊源。反之,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理解不同地域的风俗习惯,也是我们和平和谐、大同世界的更高精神追求的基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