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生活随笔 |
近30年小儿外科的职业生涯,给我留下一段挥之不去的医师情结。尽管已经定位为职业医院管理者,但每周一次去儿科医院小儿外科查房几乎雷打不动。在查房时与年轻医师的接触中,不经意间发现我的学生已经开始作为研究生导师带教学生了,但他们自己对学科建设、医学科研、临床思维的概念还有许多模糊和混沌;我们的老师授予我们的传统行医准则、临床医疗行为习惯正受到社会现状、医院市场运营、医患关系演变等诸多因素的严重冲击,年轻医师们尚有很多困惑、无奈和迷茫。于是,我产生了一个强烈的冲动:给母院小儿外科的年轻医师们进行一次有关医师职业规划的演讲。
7月14日下午,我带着精心准备的PPT,早早来到儿科医院教学楼的第一教室。在外科教研室主任和外科主任的支持下,以儿科医院外科教研室学术活动形式,集中了外科、心胸外科、骨科、麻醉科、五官科近50位年轻医师。我为他们准备了必胜客披萨、炸鸡翅、意大利面、软饮料等丰富晚餐。如此良苦用心,只是为了让他们静心听我一番肺腑之言。二个小时的演讲,我不断倾诉、提问、讨论、沟通,往事历历在目,感悟联想翩翩,数次动情动容……
我以“听我讲过去和将来的故事”为副标题,以一个提问“你为什么做医生?现在感觉如何?”,开始了“医院发展与个人成长”的演讲。首先我从职业和事业的理念展开,以医疗改革形势下的医院和学科发展趋势,展示医生明天将要面对的挑战:我从医院体制改革的必然,展示医师职业生涯的多元性、多变性,对医师知识能力的更高要求和职业竞争、职业适应的严峻挑战;医院运营机制和投入机制的改革,对未来医师必须病人至上、科研创新、重治轻防习惯改变的要求;我以自己医院学科管理的实践:以学科评估为核心,强调以发展目标为依据的战略管理、以统一诊治规范为抓手的质量管理、以各有方向全科协作的临床科研管理,对学科人才的公平要求和机制改革,提问“你的立足之本?最大挑战?”,然后我以哲学、逻辑、语文对医师素质的影响,需求层次、愿景激励、过程激励,展开了医师个人成长的若干要素,其中有关归属感的争论,给那些一直为此迷茫的年轻医生很大的震动。
当我进入此次演讲的精髓——“医师职业规划的要点和体会”,如同回头看着自己小儿外科医生生涯的每一个脚印,老主任金百祥的音容、诸多老师同仁的身影不断浮现:对领导、对老师、对同事、对自己的处世原则,呼唤的是团结、纯洁、和谐的学科环境;扎实基础累积的举例,让我想起当初年轻的我们每天晚上在病房中等手术、抢手术,为每个诊断与小伙伴争得面红耳赤的青春岁月;临床思维的总结,似乎又看见金百祥老师那张威严面容,仿佛在重复他讲述了无数次、让我收益一辈子的医魂医术;临床科研和学术方向的确定,演绎的是我从一个普通住院医师起步,从阑尾炎、美克耳憩室、血管瘤等常见病着手,直至成为获奖累累、课题丰硕、有一定学术造诣的博士生导师和小儿肿瘤专家的艰难之路;最后根据自我评估、兴趣志向、个性爱好作出专业选择的忠告,讲到“艰难孤独,上天入地”时,几十年奋斗中的忍辱负重、辛勤耕耘再次令我热泪盈眶……
在热烈的掌声中我缓缓走下演讲台,没有过多的得意、自豪,甚至没有很多的感慨,只有淡淡的一丝释然,希望自己的一番肺腑之言,能给年轻一代有所启发,告慰九泉下的老师。当我回到家中,打开邮箱,看见了我这次演讲的主要对象,一位充满爱心、才华横溢、有点孤傲的学生的来信,她的感悟、承诺,令我由衷地体会老师的欣慰和快乐。远在大西洋彼岸的昔日同仁,也通过开心网反馈了小儿外科年轻医师对我这次演讲地热烈反响,我坐在电脑前,遥望远方,给母院地小儿外科同仁寄去深深地祝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