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美——红漆面绳纹方桌

标签:
文化杂谈投资收藏古典家具雕塑艺术青楸落木 |
分类: 古典硬木家具拾遗 |
清式家具大约康熙朝以后成形,风格与明式家具迥异,再无飘逸俊朗之美,更多的体现是一种工艺上的美,而非家具本身结构,气韵传递出来的美感。用复杂的工艺对家具进行装饰,家具之外的东西似乎更多了。
到了乾隆朝,这种工艺美达到顶峰,瓷器仿木纹,青铜器,转心瓶等等,家具方面紫檀大量使用,繁复雕刻,贴竹黄,竹丝,剔红,各种装饰手法无不用其极。这造成清代家具整体造型一般,而家具表面装饰一流,甚至是无度。那时的工艺高度和想象力,即使现在,我们也无法超越。
这张绳纹桌应是乾隆朝以后的东西,充分反映了那个时代对工艺的追求,以木仿绳,以硬材质仿软材质,这种现象在同期的紫砂,比如印包壶,瓷器里均有体现。
就工艺而言,这张桌子用木头仿绳子的纹理和柔软曲线,还是很成功的。
我曾经说过,清代家具内涵浅,不用太多去琢磨,一眼望尽。摆在那你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不提供更多的思考余地。
明代继承的是宋代的衣钵,尤其是理学,更倾向于内敛,这些思想反映到家具设计和装饰上,就让明式家具更有味道;而有清一代,发起在极北的莽原,人的性格更直白,没有受内地传承一脉的理学思想影响,虽革命力量十足,但于文化而言,确实还是有些暴发户的气息——占了大明的地盘,清人要表现征服和富有,本身文化修养不足,只能通过各种贵金属,稀有材料,复杂工艺来表现,因此清代的艺术品,尤其是皇家的艺术品,更多的让人觉得“值钱”,即使不懂古玩的人,一眼看过去也知道这东西值钱,比如紫檀大屏风,复杂工艺的宝座,各种极尽工巧的艺术品等等。
上有所好,下必跟风,这张绳纹桌很好地诠释了当时的工艺追求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