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下半年筹备天韵社复社前夕,多次到苏州顾笃璜老先生处请教,有一次顾老提到大曲家吴梅有个孙女吴鋗现住无锡,他有联系方式,建议我联络一下。我回锡后照办,与吴鋗老师通了电话,从而知悉吴梅先生后人的一些简要情况。1938年出生的吴鋗老师在市一中退休,当时住在洛社,交通有些不便,故后来虽联系过几次,但未曾见面。
原先我就知道吴梅先生出自苏州望族,家学深厚,系状元吴锺骏曾孙,而吴锺骏的族叔吴廷琛也是状元,吴锺骏故居在潘儒巷东段,吴廷琛故居在白塔西路,我都多次访过。又因为弹琴,之前我也知晓著名古琴家吴钊先生是吴梅先生的侄孙,所以我对这个苏州望族有关注,通过很有限的材料,了解到原来此族为洞泾吴氏,一世祖名吴璿,原姓沈,生于明代宣德年间,家居苏州金阊,卒后葬吴县至德乡洞泾浜东虹桥北琵琶坟,后裔在洞泾茔旁建祠,故称洞泾吴氏。但当时没看到《洞泾吴氏族谱》,其中具体的宗族关系一直不甚明了。
2013年底吴钊先生从北京回故乡苏州,那次我见到了他,问起过洞泾吴氏的情况,因吴先生对整个宗族情况不太清楚,故没能深入;2014年我邀吴钊先生(国家级非遗项目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曾任杨荫浏先生的助手)夫妇到无锡观光,并请他给琴社同仁指导琴学,期间,他简要讲到了家庭情况和年少时的求学历程。
前几天看到林晨老师微信朋友圈转发的一个公众号,上面刊有《传记文学》杂志对吴钊先生的一个访谈,这次吴先生对家世讲得比较详细,其中说到其父吴鹤望先生(字逸群,琴人兼曲家)是无锡国专毕业生,前几年我曾去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查档,调阅过无锡国专的档案,但当时只是浏览,看到这个信息后,我请刘桂秋老师(我知道他多年前去二史馆查阅抄录过国专档案)查一下吴鹤望在国专的材料,刘老师翌日晨即把信息发我:吴鹤望与弟弟吴鹤年都于1941年在无锡国专(1938-1941三年制)毕业,毕业证及成绩单(吴鹤望毕业成绩:71.3,证书号:22;吴鹤年毕业成绩:75.1,证书号:23)应有原件在二史馆存档。巧的是,我刚好找到了《洞泾吴氏支谱》(1915年),遂立即对其宗族情况作了一番探查。
我首先看了吴梅先生的记载,谱中可知他原名焕章,是吴锺骏长子吴清彦的孙子,其父亲国榛出嗣给了远房的吴长祥为子,所以他是长祥的嗣孙。但我一直未找到吴鹤望先生的家谱记载,后来根据无锡国专的档案,可知1941年吴鹤望24岁,那他就应该出生于1917或1918年,而《洞泾谱》是1915年修的,所以不可能有吴鹤望的记载,但应有吴钊先生祖父的信息,然后我根据吴钊先生的访谈以及其他文献记载,发现吴钊先生的祖父与苏州电气厂、昆曲、吴梅以及多家苏州民国私营银行这些信息有关,我再用这些条件筛选出几个同时符合的吴姓族人,发现其中吴仲培的可能最大,但其出生在1900年,年龄似乎小了一点。我昨天中午打电话给顾笃璜先生打听核实,顾老说知道,吴仲培是个著名曲家,解放前成分太高,解放后因此没了工作,是他将其延揽进昆剧团从事教育工作的,吴仲培先生的女儿还嫁给了顾家(顾老的侄儿),但顾老不知道吴仲培先生其他子女的情况。因为仍然无法确定,我同时将这个猜想通过微信发给了吴钊先生的夫人吴师母。
晚上,在吴师母的微信留言里听到吴钊先生的声音:“我的祖父是叫吴仲培,他又名大本。”
附1:【吴仲培】(1900-1970)近现代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名大本,以字行,一作中培,号梦云、梦云居士。吴梅堂弟,潘景郑表兄。1917年任北京中国银行总司库属下办事员。1934年任上海信孚商业储蓄银行股务董事。1936年当选吴县田业银行常务董事,兼苏州电器厂董事。抗战时期内迁,1946年吴县田业银行复行,被推为首届董监事临时会议主席。室名兰景山房,喜藏金石书画。尤嗜昆曲,曾请益于俞粟庐,后从笛师李荣鑫学曲,从沈传芷、周传瑛学习身段、台步。擅撅笛,能填词谱曲。工冠生,兼翎子生,以唱工见长,与王士峨、王星东、俞锡侯、张紫东并称为苏州道和曲社“四庭柱、一正梁”。亦为普乐昆剧团、吴社曲社中坚。1952年参加苏州市昆剧研究会。1956年应聘在民锋苏剧团(后转为江苏省苏昆剧团)当昆曲教师,并与徐展、吴秀松等为大型昆剧《窦娥冤》谱曲。曾为尹继芳拍曲。擅唱《琵琶记·书馆》《荆钗记·见娘》《长生殿·惊变·埋玉》等。(引自《苏州历代人名大辞典》)
附2:一九四一年元旦,同学们请赵景深先生来讲昆曲。赵先生唱了几阕曲子,由吴鹤望同学(曲学名家吴梅的本家)撅笛。吴鹤望、吴鹤年兄弟也唱了几阕。(引自黄汉文《记唐文治先生》一文)
附3:吴门琴人杨晴的丈夫吴钧也出于此族,吴镛父亲吴鹤龄,祖父大桢,曾祖承祖,高祖兆昌。与吴钊同为吴兆昌之玄孙。
苏州档案公众号2019-2-13刊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