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密度


时间的密度
罗贵雄
物理学上有个概念,叫物质的密度,是指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越大,则物质越厚重,密度越小,则物质越轻薄。仔细观察周边的人,有的表面忙忙碌碌,到头一事无成,有的从容不迫,却成效卓著可见。
由此可重申一个概念:时间的密度,或能时刻提醒深陷生活与工作中的人们,反思自我所掌控的时间密度是多少,确定把握所历时间段的意义和价值,这样可以告诫人们最大限度减少无效的社交和无益的消耗。
2010年,国外有位专家论及时间密度,我个人认为可以对时间密度这样下定义:就是单位时间长度内所产生的有效的物质、精神与健康价值,这价值的数量可以以件来计,也可以以经济额度来计,简言之,时间密度就是时间的有益利用率。比如某个人,在一小时内听了一首提神舒心的音乐,给父母打了一个问候的电话,谈成了一项产品推销的业务,发了一个说自已头晕的朋友圈,给某个朋友打电话聊了10分钟毫无意义的天。那么,在这五项行动中,前三项是有价值的,后两项是没有价值的,根据时间密度的定义,这人的时间密度是3项/小时。
这个概念的提出应该能激发很大的社会效益,因为目前有相当多的人为瞎忙而乐此不疲。有个小公司的小老板,20多年来开了一个又一个公司,只要打他电话,或约他会个面,他总是说忙,或说在开车,或说与人在谈业务,或说先夜加班到凌晨,刚睡一会还没起床,甚至电话一直是“忙”音,但他至今没一点成效。如果用时间密度给他的人生来个评判,那时间密度几乎为零。不妨仔细审视一下你周边,这样的人比比皆是。在候车室、在车船上,很多的人时间密度为零。有的人早晨还没起床,先来个自拍发个朋友圈,告之全天下说自已昨夜被蚊子吵了一晚没睡好,然后边洗漱边看点赞和关注的人有多少,接着发“感谢大家的关心”,恨不得全日制人生直播。有的人一旦遇上一顿好菜,必须要拍照发朋友圈,告之全天下唯他最有口福,正生活在幸福中。其实这类人内心很不自信,他们生怕别人把他忘记,所以要刷存在感。至于那种纸醉金迷、醉生梦死的生活,更让自已的时间密度跌至负值。在那种东游西荡、毫无意义、自欺欺人的忙碌中,一些人错过了青春,虚度了人生,最终沦为“垃圾人”和废物。
有的人看似轻(或清)闲,其实他的人生密度是很高的。比如一些公司的老总,他可能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但他的内心正翻江倒海,他正在思考一项决策,这决策可能给单位避免巨大损失,或可能带来巨大经济效益。这时间密度可能是每小时几万元,甚至几千万元。一寸光阴一寸金,正是他们时间密度的最好诠释。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人生不易,靠已踔厉有为。每个人从清早起床那刻起,要尽量让自已当天的时间密度高起来。列出工作日程和交往人员表,析清孰轻孰重,孰急孰缓,逐一筛选去留,多做有益的事,多交有益的人,这样,时间密度自然会高起来,生活和工作的成效也更加丰美起来。当然,提高时间密度,并非密度越大越好,更不苛求一个人要远离人间烟火,让生活陷入彻底枯燥,倒是须让时间密度保持在合理区间。在人生匆匆的步履中,与朋友通一次嘻嘻哈哈的电话,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或许能让你的心灵如释重任,这种看似浪费光阴的举动,是人生宏幅中最精美的留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