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快乐撰文123

(2015-03-12 08:20:37)
标签:

股票

分类: 原创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一、观点。

观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要意思。议论文的论点,请示、报告中想要阐明的工作思路、解决办法等,都是文章观点的例子。抒情散文不太好定义它的观点,但抒情散文也有一个作者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感情。这里谈的主要是公文等应用文。

观点历来受到写文章者的重视。古人讲“文以载道”,就是说文章是要表达思想的,观点是“文”的骨干和核心,关系重大。观点要正确,这是基本的要求。对公文写作,正确性首先涉及根本的立场、方针和政策。这要求写作者对与所论述问题相关的中央和上级文件精神有充分、全面的理解和把握,文章观点、立论不能违背中央和上级的有关精神,更不可为哗众取宠而说怪话,为博得眼球而发过激的言论。写应用文的目的是要推动工作的开展,解决问题,应秉持严肃、认真的态度。

正确的观点还与人的知识水平有关,首先自己要有正确的思想、准确的概念和判断才能保证观点的正确。在正确性的基础上,观点还应努力做到新颖、深刻。重复已有说法、陈词滥调的文章,即使正确也难以吸引读者。观点新颖,针对当下,切中时弊,人们才愿意看;分析深刻,见解独到,才使读者看了有所得,觉得有价值。新颖和深刻是对文章观点更高层次的要求。

促使观点新颖、深刻的根本方法是实事求是、调查研究。在拥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后,应当把掌握的理论、方法应用于当下的、现实的问题,从客观存在着的实际问题出发,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观点。这样的观点才是新颖的,是和当下紧密结合着的有血有肉的结论,才能吸引读者。否则罗列一些抽象理论,堆砌一些简单的教条,是不能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的。

调查研究是实践“实事求是”态度的根本方法,也是做文章的根本方法。一般工作的特点是我们在起草文稿时常常会遇到科技性问题的论述,这些问题往往是复杂的,有的甚至是难以理解的,这更要求我们要下工夫做调查研究。要向一线工作的科研人员了解情况,把概念理解准确,搞清楚所述问题内部各方面的逻辑关系,然后再动手写作,这样提出的观点、结论才有价值。不调查,不研究,提起笔来“硬写”,是不负责任的态度,这样写成的文章就会“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无的放矢,不看对象;自以为是,夸夸其谈”。

促使观点深刻,还要学会分析。分析就是辩证的看问题。在掌握了充分的材料后,就要分析矛盾,抓住问题的症结,考查它的各种发展形式及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学会使用辩证法分析问题,才能尽量避免片面性,避免那种肯定一切或者否定一切的倾向,提出的观点才可能中肯、有深度。

二、材料。

材料就是文章使用的各种事实,历史典故、资料案例、统计数据这些都是材料,使用材料的目的是要证明观点。材料必须和观点相配合,观点是一篇文章的“纲”,是骨干,材料就是这个“纲”所提起来的各种事实,就是血肉。一个观点有若干恰当的材料来证明,若干材料围绕着观点去摆放,文章才显得丰满。做到“有骨有肉、骨肉均匀”,文章才干净、清爽。材料的使用应努力做到准确、丰富、选取恰当并与观点统一。

材料与观点相统一并选取恰当,这是使用材料的关键和首要要求。与观点无关的材料不要使用,观点也必须有相应材料去证明。在叙述时要做到用观点去统率材料,就是用研究得出的观点去统率、安排杂乱无章的事实。用一根观点的红线把材料串起来、安排好,文章就会条理清晰;中国写文章有句话叫“夹叙夹议”,也是讲用观点统率材料的方法的。材料的选取还要努力做到精当。与观点相关的材料不必全部使用,选择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就可以了。

材料要做到完全准确。选择最恰当的、完全可靠的材料,对一篇文章的成功关系重大。对于在全部论证中关键性的材料,更是要花力气去考查。保证引用材料的完全准确,一直到材料中的每一个细节,这一点在我们的文稿工作中尤其重要。材料中出现的科学公式、数据要做到绝对正确;涉及的科学概念要理解准确、恰如原意;对于比较复杂的事实,要花一番力气去审查、核校。材料一旦被引用,就要对它的确实性负责,为此要尽量搜集和使用第一手材料,决不贪图方便,甚至道听途说。

最后,掌握的材料还要尽量丰富。作者知道的东西肯定比写出的要多,掌握丰富、多样的材料,行文时才能有选择的余地,并进行比较和挑拣。引用历史典故使文章显得厚重;使用最新数据使文章紧扣时代,增加其说服力;进行国内、外情况比较让文章视野开阔、引证有力、有深度。只有掌握丰富的材料才能运用自如,使文章增色。针对科学研究的工作特点,我们尤其应当积累所在单位学科领域的科技史,了解相关产业发展情况,跟踪国内外与本单位科研方向相关的最新科研成果、技术应用的报道,关心国家科技类的新闻事件、政策措施等,有针对性地在平时工作中积累丰富的资料数据。书到用时方恨少,只有注重平时积累,在真正使用时才不会感到窘迫和无从下手。

三、修辞。

修辞指的是文章的形式,包含字词推敲、谋篇布局、表达方式和文风等多个方面。好的文章一定是正确的健康的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表现形式的统一,二者缺一不可。修辞的基本要求是能正确的表达意思,孔子所谓:“辞达而已矣”。做到这个基本要求并不容易。随着电子化办公的普及,人们强烈地依赖电脑,提笔忘字的事情屡见不鲜。中科院职工普遍是理工科背景,对文章的形式似乎不是很在意。要做到正确地使用语言,最紧要的是思想上要重视,只有思想上重视了,态度上才能认真、端正起来。搞文书工作的人,手边必须常备字典、词典并勤查、勤看,还要学习一些语法知识。写作时决不能懒惰或存有侥幸心理,对拿不准的字、句用法一定要搞清楚,那种“差不多就行”的态度是万万要不得的。

在正确地使用语言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字、词、句的选择与锤炼,这在使文章准确的同时,更能增加其鲜明性和生动性。这是修辞能给文章增色、增加其表现力的地方。在用字上,要选择现成的概念明确的字,不要找偏僻的字;在用词上,应少用形容词,并做到用词正规、恰如其分。太绝对化的、最高级的词往往是不适合用在公文里的,一些网络词和非书面的俚语是绝对不能出现在正式文中的;在句式上,应力求简洁,避免使用深奥的外国式的长句。“修辞立其诚”,要拿出和读者真诚交流的态度,不要故弄玄虚,刻意追求花哨,生造警句,而要句法构成老实一点,合乎中国话的习惯。

修辞还有章法问题,也就是考虑如何开头,如何结束,如何分层次、分段落。今人和古人对章法有过很多的议论。总的看来,“纲举目张”是一个基本的原则和方法。文章有一个大的论点,这个旗帜打起来了,就是举起了“纲”;大论点下有好多小论点,这就是“目”。要根据大小论点的层次与逻辑关系进行段落划分和排列。一篇文章分为好多段,一段最好说一个观点,要尽量避免把两个互不统一的观点放在一个段落里。这使文章清晰,能节省看文件的人的脑力。段落的排列也非常要紧,哪个段摆第一、哪个摆第二,要搞清楚;段落之间要相互联系,前后贯穿,要能反映“纲目”之间的层次和逻辑关系。单就一段来说,要把最重要的观点、结论放在前面,然后才是论据和推理,才是来龙去脉。对文章分段、排列的过程就是整理思想的过程,复杂的道理总可以找到一个比较简明的逻辑程序,然后抓住要害,把其余各点各得其所地安排好,写不清楚往往是因为还没有想清楚的缘故。

最后,要力求简短。《庄子》说“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文章的长短是由内容决定的,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长与短并没有硬性的规定。但总的说来,还是要力求写短文。简短才能突出重点。写一个通知,把关键问题讲清楚就行了,不必要加入那么多的意义和背景;上报个请示,应当一事一请,只做必要的最相关的论述,不把问题扯远,不引那么多的帽子。写文章,也要遵守经济的原则,用尽量少的话表达尽量多的意思,把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去掉,做到“要言不烦”。

刘勰《文心雕龙》曰:“夫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