潺潺清泉濯我心,潭深鱼儿戏
(2013-08-13 21:42:22)
标签:
情感 |
分类: 原创 |
云水禅心即寄禅心于云水,其寓意在于:清逸逍遥,尽在云水中,禅之意境,亦尽在云水中。
这种悠然自得的心境,可超越浮尘和人世的杂乱无序的情结。天地间事物的变化,延伸,可在这一动一静中展现,升华,直至变得宁静。在21 世纪的娱乐时代,畅谈禅意似乎是一件奢侈的事情。现在人们需要的,也许是眼花缭乱的图像和片段,快速地接受信息,又更快速地遗忘。
科技飞速发展,来自网络的各种资讯铺天盖地,迎面袭来。人,因其社会属性,挡无可挡,而且,如今很多事物的进展与网络交织密不可分。网络电视可随意选择影视节目;网络购物鼠标轻点宝贝送来;通过云平台和大数据,领导部署任务下级提交资料报表均迅速达成,提升效率,节约成本;手机上网只要流量够,“什么都可以有”;网络游戏,视频聊天,影视资源,只有想不到的,没有查不到的……网络,拓展知识领域,调整思维方式,为生活注入了新能量,推开这扇窗,迎来五光十色。
当然,随着输入法的不断创新,现代人也普遍拥有它的衍生品:提笔忘字。
是的,网络其内,信息海量。有许多是标题夺人眼球,内容言简意赅的短文字。过去常说看书时一目十行不求甚解,而今看贴不必十行因其可能是涵盖新闻六要素的三五行,又或是看了标题一扫而过。
看惯了这样的短文字,对于略显冗长的论述,自然是少了耐心,以致出现“此处略去数行”直奔重点的情况。又何况,走过路过,即使错过,还可以轻拨鼠标返回上一页。未待大脑消化吸收所获信息时,眼睛又随指尖又来到下个界面。现代人筛选重点的眼力,在网络中得到了长足进步。应运而生的“微文化”,锻炼了提炼能力,而承载文化的那些文字却常在唏嘘感慨后如过眼云烟般遗忘。
自己小时候曾热恋过毛笔字,那是受爷爷的影响,特别是每到春节左邻右舍都拿着红纸让爷爷给写副对联,在幼小的心灵心中有一种渴望,什么时候自己也像爷爷一样能写一手让人羡慕的好字。岁月如梭,一晃三十几年了,这三十年对于我这个爱好者来说已是笔纸生疏了。曾几何时,也想拜师求艺,还是被匆匆忙忙不了了之了。真正感悟一个人的兴趣爱好能够一如既往地坚持,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虽然毛笔已多年不握,但是我心中还是有割舍不下的感情。
有人说,纸质书籍将于十年后消失。若蔡先生泉下有知,当如何思虑今人对于文化的传承呢。个人以为,那是妄言谬论,相信很多人也是不愿见其成的。
穿越,玄幻,都市言情类,用电脑看速度快效率高,颇为畅意,随意,轻松。去年心境杂乱时,读了多个电子版,如同快餐配以快餐速度,也算妥帖。而,对于国内外名著,杂文卷,散文集,游记等,倘若面对显示器里的它们,自己是如何也体会不到那份馥郁的。
或许习惯了,喜欢音乐萦绕,有茶相伴,夜深人静,在柔和的灯光下,手捧书籍慢慢地看。轻掀书页,闻着或浅淡或浓重的墨香,由着自己去揣摩文字,遐想那些或古老或清幽的景致,构思舞台上的人物模样,遇到精彩段落时夹个小纸条进行标识以备来日摘抄。此般光景,有岁月静好的悠扬,有随意思索的空间。读书,原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静下心来读书是享受,收获的是感与悟,这是文化大餐,精致精美总是需要细品慢酌的。
随手翻开一本《云水禅心》,文字质朴凝练,哲理内蕴,当静下心认真地看后,其中一些正确理念利于抒展心怀,对于工作生活颇有裨益。各种各样的书,在不同的心境时看,会有不同的感触,这几年也看了一点书,愈发地体会到:书是朋友,令人愉悦,书中的正能量会让人记忆更深刻。想来,还是不要让“微文化”掩盖了“大文化”的好。
喧闹凡俗的红尘,是谁用潺潺的流水洗涤了尘心?用纤纤的玉指弹奏一首筝曲?把绕在心间的缠绵随着曲音荡在天地间?清清的荷塘,碧玉流转,一株含羞待香的红莲,在雨中,请亮了我的眸子,从此,心间弥漫着一池的荷韵。
是山涧的泉水,洗涤了眼里的俗泪;是空山的鸟鸣,唱响了心底思念的情诗;是林梢的那阵清风,拂去了眉帘半遮的旧痕。用那双曾在云间采摘过吉祥的素手,把一捧泉水洒在我迷离的心灵,脱去凡俗的心啦,盛装了纯洁如莲的牵念。
月下,凝视掌心的清辉,把吟咏的诗行叠起。我的波心漾起的涟漪,似颤颤的心音,在诉说千古的绝唱。那夜,半空月影,伴着流云沉醉。婀娜的女子用那根碧玉萧,吹起婉转清丽的梵音,在山谷间回荡,惊醒的鸟儿在清幽的山林里伴唱。月下的守望,可曾沉醉那待羞的柔媚?
掬一捧清泉,能否洗净尘世的忧烦?抚一曲瑶琴,何以寄去满心的相思意?
一轮月华,孤寂了夜的冷清,远处寺庙的禅音,溯清风而来,把那些还在飘荡的灵魂酣眠入梦境。唯美了夜的痴迷。叮咚叮咚的流水清雅了四季的花香,在空老的山林里,守候缠绵不绝的情意,在心间驻留花开的期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