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唐加文双博士
唐加文双博士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4,864
  • 关注人气:51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扁豆花啊扁豆花!

(2012-12-07 08:49:12)
标签:

花畔

泪眼

芬芳

枝头

梦幻

休闲

分类: 原创

 

渐渐入冬了,草本的花草大都枯萎而死,即便是高大的木本乔木,亦大多叶落枝秃,枯瘦嶙峋,瑟缩地站立在寒风中。此时,一簇簇、一丛丛扁豆依旧光鲜地擎在道边,抑或攀在家前院后的篱笆上。

蓝蓝的天空下,粉紫色的小花绽放着自己的美丽,低调、顽强的生长着,在一整片茂密的绿色中,吐露着芬芳。小小的粉紫色小花就是扁豆花,是日常蔬菜中的一种,大大的扁豆犹如大刀般的外形,扁扁的真不愧叫扁豆哦,透过温暖的阳光粉白、粉白的!

记忆之中,后面是两间老旧的老屋,扁豆藤沿着墙根爬上去,很诗意地覆盖了一大片屋瓦。茂密的绿叶丛里,一串串紫色的扁豆花挑出来,小小的,油光光的紫,鲜亮亮活泼泼的,一对一对,蝶翅儿般。风吹过,便似无数的蝶在叶丛中翩翩起舞。

一位老爷爷,从老房子后面逼仄的院子里走出来,提一个小板凳,坐在扁豆架旁,择菜、剥毛豆。在他的身旁,有一只摇着尾巴的小黄狗,和两只笨拙的摇摆着走路的旱鸭子。每次抬头看到扁豆花时,老人就慈祥地笑,一脸的宁静和宽容!他,就是天底下最爱我的爷爷。

在乡间,过日子的人家总离不开扁豆的。房前屋后,篱旁树下,初夏时节丢几粒扁豆种子,秋来就是一架白的紫的花儿,一架鲜绿的淡紫的扁豆。彼时茄子、豆角都罢园了,它成了餐桌上的主角,直到初冬。记忆中,爷爷端一只小筐,把那薄薄的弯弯的扁豆角儿摘下来,撕去筋,切成丝,加蒜末爆炒。爷爷做这些的时候,我正踩着小凳摘扁豆花,摘满满一大衣兜,一个一个用线穿起来,一串串的,小风铃一样。我把它挂在脖子上,挂在床头,挂在门楣和树枝上,现在想来,梦幻一般。这些梦一般的记忆让扁豆和扁豆花里藏了些许馨雅的味道,熟稔又亲切。

扁豆本身就是一种暖老温贫的菜,能给寻常百姓果腹和添彩,也能慰藉寒士如晦风雨中的清苦。

据说诗、书、画三绝的郑板桥,流落在江苏一个叫安丰的小镇时,冬天吃瓢儿菜,秋天就吃扁豆。当西风渐紧萧萧而来时,清瘦如竹坚韧如竹的他,正独立院中,看那满架的扁豆花儿开得正欢。长空中,雁唳成阵,声声啼寒,仿佛紧擦着豆花掠过,但花儿不惊不惧,勿自开谢。小小的扁豆花儿尚不惧秋严,何况我有竹石一样的筋骨?诗人意从中来,立即写了一副对联贴在厢房的门框上:一庭春雨飘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从容面前,萧杀之气何存?苦,原本是可以为乐的。

扁豆花入得诗,也入得画。文革期间的汪曾祺,被赶进拥挤潮湿的大杂院,屋里屋外尽是点点霉斑,但素来淡定的他不气馁也不恼怒,把小屋收拾得一尘不染,还在一口破缸里种上扁豆,扁豆花次第开放,他就对着作画,他的画里,花似人,人如花,同样不择环境,随遇而安。

在汪曾祺的手里,扁豆有很多种吃法,凉拌、清炒,还用来蒸面。他的文字背面,我常看到一个貌似寻常的中年人,瘦弱憔悴,花白头发,戴着蓝布护袖,在院子里摘扁豆,有条不紊地择洗,在煤油炉上慢慢地炒。这个场景让我有些感动,又有些感伤。谁说文人不治生产、不懂生活?

一盘寻常眉豆里,有身披风雨的淡定,有阅透光阴的从容,有他的一丝不苟和不悲不喜。而那个大杂院里,忙于衣食算计的人们,谁能识得这盘眉豆的滋味,谁知道他就是中国文学史上有名的作家、散文家和戏剧家,有着喷薄欲出的满腹才华?

立在扁豆花架旁,我不禁感慨万千。扁豆花铺天盖地盛开着,一串串,一簇族,一丛丛。串串宝塔似的花穗,掩映在略显苍翠的叶片中,虽有几分单薄——却也别有情趣,如同成千上万只蝴蝶在枝头起舞。

扁豆花啊扁豆花!如果你有知觉,会知道爷爷已经不在了30多年吗?如果你有思想,会知道我有多么的思念你们吗!泪眼婆娑中,我依稀看到了爷爷从老房子后面逼仄的院子里慢慢走出来,提一个小板凳,坐在扁豆花畔,静静择菜、剥毛豆。在他的身旁,有一只摇着尾巴的小黄狗,和两只笨拙的摇摆着走路的旱鸭子。每次抬头看到扁豆花时,老人就慈祥地笑,一脸的宁静和宽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