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透和关闭
(2012-12-04 06:46:34)
标签:
只是真心噪声效率过程文化 |
分类: 原创 |
很长时间,我都以为自己的生命之旅就是为了获得体验。
直到最近因一个偶然的事件,我一个从来没有学过画画的人突然会画画了,自己才真正觉醒——原来我也是一个追求生命本真的探索者,在我的潜意识里,追求本真可能是我唯一的目标和理想。
作为一个探索者我有很强烈的感悟:如果我将生命中那些肤浅的、抽象的意念关闭,那么一切本真都会显现。而本真需要用心去体验。
但是,当我们在说“山和水”时,我们对山和水的内涵表达了多少的理解呢?如果我们画一幅山的画,或写一首山的诗,或制作一部山的纪录片,我们就完全了解和演绎了山的内涵吗?
很难。
为什么难呢?因为我们的心没有融入本质或本真,通常被太多东西掩盖了,其中有两个重要的东西:
首先,我们生命的时间被很多表象占据。
仔细数落一下我们的生活:手机、电话、微博、邮件、精品红酒、雅致餐馆、摩登办公室、现代化机场、爆棚了的客户名单、哗哗进账的银行户头……甚至一串串迷糊的钥匙,无一不渗透进了我们工作和生活的时时刻刻。这些东西让我们远离纯真的内心,也让我们无法与真实世界的山和水对话。
其次,我们的精神和思想是肤浅的。
从小到大到老,我们尽可能地将获知的、和经历的复杂世界装进脑袋,形成一套套固有的认知模型、一套套故有的人生价值观、一套套固有的个人与文化与道德的理解。
同样,这个过程让我们远离了纯真的内心,虽然身在山水其间,却不看山水而宁愿拍照或感叹!
这山水像我们相机中照片,我们只愿意用抽象的概念和文字替代用真心去体验真实的世界。
所有这些,让我们很难找到本质、或者远离本质。
那么,如何回归本质呢?
个人的体会有两点:回归纯真的内心,能让我回归本质,需要完全的“穿透”和“关闭”。
所谓“穿透”是指:那些固有的认知、概念、模型等就是我们顽固的“思想”,它像厚厚的城墙阻挡在我们从现实向内心回归的途中;如果能穿越它,就能让我们的心灵深深进入真正的对本真(如山和水)的体验和融入。
但穿透的前提是需要“关闭”:这就像我们夜间步行在北京或上海的繁华大街上一样,我们看见的是五光十色、处处耀眼的灯光,我们听到的是充满在空间每个细胞的噪音。
我们看不见星星,除非关掉所有的灯;我们听不到晚风的思语,除非屏蔽所有的噪声。
因此,关闭那些我们固有的和肤浅的认知、概念和模型(所谓的放空),我们就能开启对本真的觉醒。
惊奇的是,当我们内心与真实世界(如山与水)本质融入,我们就能获得巨大的能量和磁场,以事半功倍的效率去完成我们的愿景、我们的理想和我们的目标。
换句话说,如果穿透和关闭我们什么也不会耽误,只是生命会更纯粹、更本质、更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