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三不四不创新
(2012-11-27 14:06:09)
标签:
财经 |
分类: 原创 |
从前,有个国王在大臣们的陪同下,来到御花园散步。
国王瞧着面前的水池,忽然心血来潮,问身边的大臣:“这水池里共有几桶水?”众臣一听面面相觑,全答不上来。国王发旨:“给你们三天考虑,回答上来重赏,回答不上来重罚!”眨眼三天到了,大臣们仍一筹莫展。
就在此时,一个小孩走向宫殿,声称自己知道池塘里有多少桶水。国王命那些战战兢兢的大臣带小孩去看池塘。小孩却笑道:“不用看了,这个问题太容易了!”国王乐了“哦,那你就说说吧。”
孩子眨了眨眼说:“这要看那是怎样的桶。如果和水池一般大,那池里就有一桶水;如果桶只有水池的一半大,那池里就有两桶水如果桶只有水池的三分之一大,那池里就有三桶水,如果……”“行了,完全正确!”国王重赏了这个小孩。
大臣们为什么解不开国王的问题呢?就在于他们全被思维定势所困,思考缺乏创新。
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一辆前卫的创新型宾利轿车在没有汽油和高速公路的情况下,它只能成为博物馆的陈列品。生态系统的典型特征之一就是如果系统中某一部分存在缺陷,将导致整个系统失效或崩溃。创新生态系统也是如此,创新的成功与否不在于某一方面的优势有多强,而在于有没有弱点和致命伤。
构建有效的创新系统,必须围绕创新链搭建创新生态。创新生态的各主体首先要找到合适的生态位,需要互助协作而不是排挤和竞争。此外,正如自然生态系统必须在一定的环境下建立合理有效的物质流和能量流一样,创新生态也要求创新系统必须建立有效的价值流、知识流、信息流以及与之相匹配的创新环境。
一、创新价值流:打破已有平衡体系,创造新的价值平衡。
创新生态系统的价值流核心是重塑创新链的价值分配,打破已有平衡体系,然后创造新的价值平衡。创新不是零和游戏,如果不能达到整体链条价值增值,就不能称作是创新。但是由于创新过程中的各参与主体的行为倾向并不天生趋同,在创新的过程当中时常会发生目标相背和利益冲突,从而造成创新关联的阻塞降低创新的效率,甚至堵塞而造成系统的失效。这就要求我们在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设计上,创造利于创新的机制环境。
打破旧平衡,创建新平衡,需要高层领导的直接支持和推动。特别是业务单元的一把手,必须作为创新的第一责任人,并且将是否具备产品创新意识,市场意识和能力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对参与创新的各主体考核应该系统考虑,以促进创新进程,现阶段主要的考核指标应该设定为资源的投入,同时通过将研发创新投入视同利润等政策支持鼓励创新。
二、知识流:伴随新知识创造新产品。
创新生态系统的知识流是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创新价值链最显著的特征是新知识的产生,企业新产品/服务的创造过程,本质上是新知识的生产过程,伴随新知识创造新产品。新知识的不断产出和优化,也是好产品不断涌出的过程,这要求企业必须扎实做好四个维度的工作:
1、完善战略驱动下的产品线规划和新产品研发计划。
战略驱动下的产品线规划和新产品研发计划是创新的根本方向。没有坐标,一切创新活动就变为无序的组织和无头苍蝇。华为就是相信未来通信网络会像太平洋一样粗,如果只有长江一样粗,那华为就失败了。这就是战略的选择,这个选择决定了未来资源的投入和创新的方向。
2、规范开发流程和严格节点控制。
系统就是要把不断重复的事情纳入到专业规范的处理方法中来,有系统才能应对变化的情况,才能提高全员水平。这里所说的流程有两层意思,一是将不断重复的事情以一定的规则、方法处理,是过往经验智慧的总结,是系统知识的积累,是成功可复制的、传承的东西;二是通过流程将组织资源组合起来,保证组织向一个地方用力,达到步伐一致、协调。流程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系统具体执行的保障。
新产品开发面对的是未来的不确定性:市场不确定、消费者喜好不确定、竞争对手博弈不确定等等,这些都要求相应的管理模式必须由传统的确定性目标管理转变为不确定性目标管理,由传统的目标管理转变为面向过程的管理。产品是在阶段、门径中不断的完善,不断调整,不断修正,从最初的一个模型,不够成熟的想法,逐步优化为一个在市场中胜出的产品。这是开发流程在新产品开发过程的重要性体现,也是流程门径管理设计的初衷。流程有节点控制的企业比无流程节点控制的企业新产品成功率高出21%;拥有严格的流程节点企业新产品成功率再高出17%;拥有严格并一致的流程节点的企业新产品成功率又高出18%。如果严格遵循节点管理,将带来130%的新产品收入增长。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产品开发流程和严格的节点控制在新产品开发管理中的必要性。
同时流程必须要有启动者和发动机,主导创新活动,统领并推动全局向某方向发展。这个主导者角色在不同企业有所不同,通常由信息集中的市场部门来承担,没有主导者的流程是软弱无力的。
3、科学有效的评估机制和决策机制。
新产品的开发必须是消费者导向的,一个新产品的开发项目必须经过消费者评估、战略评估和财务评估。这三个方面的评估缺一不可。各级研发创新委员会必须严格按照标准的评估方法和评估内容做产品评估,并在此基础上,依照统一的标准进行决策,例如消费者测试必须达到60%以上盲测通过,才可以进入下一个步骤。
4、不断的学习能力。
通过对新产品上市过程及其表现的系统回顾反思和复盘,经过团队学习找到改善点,是组织知识积累的必要过程。卓越的企业无一例外都是组织从一次次的或成功或失败的经验中学习,逐步成熟起来的。
三、信息流:影响研究开发活动的时滞和灵活性。
信息流是创新活动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它将直接影响研究开发活动的时滞和灵活性。创新需要一个行之有效的信息传递网络, 包括研发部门内部、研发部门与销售部门、生产部门以及与社会、市场等外部环境之间。
创新过程的信息传递不是信息的简单打包抛墙,而是依靠创新团队密切无间的配合,既保证信息的有效性,更有利于团队间的头脑风暴,创造新的知识和解决方案。信息传递网络依赖有效的沟通机制,必须打破部门壁垒和圈圈文化,建立以项目为核心的跨部门、跨职能、跨层级的项目团队,实施项目经理负责制。由项目经理组织市场、研发、战略、生产等部门形成项目组,承担创新的主要责任。相应的组织管理方式也需要由传统的职能式创新管理转变为矩阵式创新管理。大力培育项目经理(产品经理)层级,使之成为公司核心资产。
总之,只要把握好这三个方面并作扎实推进四个维度的工作,企业就能逐渐培育起创新的良性循环生态系统。当然,创新始终是一项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平均每1000个新产品上市,只有10-20个产品能够最终在市场上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