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企业升级加速器!
(2012-11-27 06:02:19)
标签:
财经 |
分类: 原创 |
一个企业是由多个系统构成的,卓越的企业总是在建立系统的同时就建立了标准。而且用SCI(System Continual Improvement系统性持续改进)的方法进行评价和改进,从而使其管理不断得到提升。
迈克·波特在《竞争优势》中分析了低成本、差异化、横向战略等,这说明再复杂的战略都可以分解成目标和行动。客户的要求也可以转化成为标准,我们在考虑系统管理的时候要从战略、客户、运营三个层面来考虑。运用价值流的方法来建立,把战略、客户、运营的管理内容变成目标,再把目标关联到要素,将要素转化成流程,再将流程转化成活动,最后将活动转化成标准。这样,我们就把战略转化成可执行的标准,可执行的系统管理内容,也就有了管理的边界。我们把战略从高处传导到基层,让战略真正能够落地。
价值流分析
以生产为例,简单地介绍了把战略转化成活动的过程,也就是化战略为执行,构建系统的过程是和建立标准同时进行的,建立标准有利于系统思考,有利于寻找主要矛盾,有利于实行标杆管理,有利于看到相互影响的原因和结果,也就是说我们构建系统是为系统思考、系统管理奠定基础。如新工厂生产系统在构建过程中,它的主要矛盾也是在不断变换的,它会在设备,工艺,质量中轮换,我们要掌握变化的规律,抓住核心要素,达到系统性解决问题。实践中,构建采购系统,和销售系统也可用价值流分析的方法。
目标的确定
我们在制定五年规划的时候可能是产能和市场份额等等,我们要分解到每年,以支持战略的落地,客户对产品及服务的要求就是我们工作的目标,我们要管理好。我们要处理好质量和成本之间的矛盾。运营管理的目标很具体,我们把KPI关键指标设为目标。标杆管理是很好的管理工具,我们在设定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竞争对手,考虑目标的先进性,考虑行业的发展趋势。
管理的要素
在研究系统管理时,我们要研究系统的构成,它含有哪些要素,这些要素对系统的影响是什么,我们可以运用“管理矩阵”来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当一个变量改变时,其他变量也会随之变化,一个系统都是多变量的要素在变化,我们要抓住核心要素。我们可用“柏拉图”来分析核心要素。还是以生产系统为例,我们可分为过程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环境管理和成本管理。
增值流分析
丰田企业在分析流程管理时发现,增值过程只占了流程的5%,还有60%是产品形成过程必须做的,但是不增值,还有35%是浪费。我们可以用价值流分析的方法来进行流程分析与再造。
请看某航空企业登机流程:
登机牌扫描 → 出门口确认 → 廊桥口确认 → 进入飞机。
我们在分析流程时认为用两个人再确认是没有必要的浪费,因为扫描过程已对信息进行了确认,后面两人应该省去,这样节约了两个人工。
新登机流程应优化为:
登机牌扫描 → 进入飞机。
Taco bell企业是一家生产墨西哥肉卷的快餐连锁店,在设计Taco Bell的生产流程时主要考虑要使差错降到最低,但是,与此同时,这种设计也使得员工发挥创造性和进行反馈的机会荡然无存。餐厅经理的主要任务是完成上级下达的卫生、上餐时间、劳动力成本等控制方面的工作。他们忽略了:如何为客户创造价值,才是流程管理的核心!
Taco bell企业经调查发现,一家四口在普通快餐厅就餐,花费超过20美金是令人不快的事,他们用心倾听了顾客的需求,他们还发现顾客每付一美元只有29美分是用于食品和包装上,其他花在:营运,租金,广告等等。而客户要求的真正价值是:质优,量多,价廉和快速。
Taco bell企业CEO约翰·马丁从客户需求开始对产品设计,采购,生产,销售进行了全流程的“价值流分析”,使得价值比重从29美分上升到59美分。还实施了如下变革:
1. 引入新电子收银机与生产线上的监视器相连,以显示菜单内容,加快出货速度。
2. 培训员工和经理,创建学习型组织。
3. 减少厨房面积,增加餐厅面积并使其明亮宽敞。增加座位。
4. 引入新产品。
通过这些变革,五年时间业务增长100%,利润上升55%。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分析流程不仅仅是单一流程,多流程分析相互作用更能体现系统思考。实行变革的过程就是解决矛盾的过程,比如说:您降低了人员工资会降低人工成本,但是可能导致优秀员工的流失,如何能做到平衡好两者的关系才是上策。我们讲流程的管理就是要分步分析,控制好流程的每一个环节,实施分步成本控制。
活动与标准
具体工作内容就是活动,它是构成系统的基础性工作,属于操作层面的范畴。产品的实现在活动中产生,产品的成本在活动中构成。作为食品及原料的加工企业保持口感和外观的一致性很重要。所以说,中国企业一定要实现作业标准化,这样,有利于各工厂的标准化管理,有利于推行最佳实践分享,有利于推行“标杆管理”。比如:检验分析,各企业用的方法不同就会造成结果的不同,也就没办法比较,更谈不上最佳实践分享。“标杆管理”是很优秀的管理工具。近年来,“标杆管理”和“工业工程技术”运用越来越普遍。
我们建立了标准系统就可用来对现行系统进行分析与评价,查找问题根源,消除矛盾。进行系统性提升。把战略目标,业务目标、要素、流程、活动与标准构建的管理体系与组织结构、绩效评估、培训和持续改进等相结合,就会形成一个大的管理系统。通过不断发现问题,运用“管理矩阵”进行系统判定,运用柏拉图分析,做到系统性解决问题,构建卓越的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