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企业家应致力于缔造企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2012-03-20 06:24:44)
标签:

财经

分类: 原创

 

冯友兰先生在谈及“人生的境界”时,把各种不同的人生根据其特征划分为四个等级,从低到高依次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冯先生这里的“境界”是指由人的主观觉悟和了解造成的精神状态。事物的发展总是相似相通的,不独人生,其实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会历经不同的阶段,达到不同的层次与水平。同样,管理也存在着不同的“境界”,然管理之境界与冯先生所说的四重境界也颇有相似及对应之处矣。

其一,“补漏”阶段。此阶段的管理类似于处于“自然境界”的人,“行其所不得不行”。管理者不是按照一定的理性,科学地进行管理工作,而只是按照实际需求,按照其对管理工作的感性理解去开展工作,对管理实质理解从伦理转到了科学。完全是一个泥瓦匠的角色,哪里需要补哪里,谈不上科学,谈不上理性,这是管理的初级层次。这样的管理工作不能说没有成功的案例,特别是对于一些夫妻店儿或小型作坊来说,不能说其没有价值,但终究是处于一种混沌状态,企业如果一直如此,行将不远。

其二,用“制”阶段。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每一个组织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必须有一定的制度与约束,才能使大家步调一致,达到共同目标。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和流程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大多数管理者都深谙此道,对管理实质理解从科学转到了艺术。作为一个团队的管理者,没有不在企业管理制度和机制上下工夫的。这个阶段下产生的管理制度,是以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求为前提,是将企业的利益摆在首位的,有一定的激励效果,但目的是为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更加努力地工作。此阶段类似于冯先生所说的“功利境界”。好的制度会使企业获得很好的发展,许多能够正常生存和发展的企业大多长期处于这个水平。

其三,用“人”阶段。这时候的企业不再停留于“唯制”或“唯利”阶段,在科学的基础上加入了“人文”的成分,对管理实质理解从艺术转到了哲学。开始关注的员工存在的价值,懂得用人所长,将合适的人安排在合适的位子上,在企业获利的同时让员工也获得一定的利益,管理注意力开始转向企业与人的共同发展。这个阶段虽然没有达到“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境界和水平,但是在推动企业发展的同时还能兼顾员工的福利,以员工的发展促进企业发展,这应该是一个“双赢”的局面,员工的积极性将会被在一定程度上调动起来,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增强,但此时无论是企业还是员工的发展仍然着眼于“利”。这是当今许多知名的大企业所达到的水平,它对应着冯先生所说的“道德境界”。

其四,用“心”阶段。此时的企业已经摆脱利益的束缚,犹如一个摆脱了名利及世俗繁务所困的人,个体的能力及“心性”都得到发展,尽能也尽性。不仅知“人”而且知天地、知万物,能合理摆正自己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对管理实质理解从哲学转回了伦理。对应于企业来说,应该知道,“利”只是它存在价值的第一步,在企业外还有社会、有环境、有宇宙万物;有子孙后代的长远发展,有人与天地的和谐相处;有道义、有责任、有操守。对内,它更注重人的长远发展,在制定和实施企业管理制度的时候,首先会老虑到它会对员工有什么样的影响,它不仅用人所长,而且用人的“所有”,从人的本质去立体地考察一个人,不能重能而且重德,企业的发展不仅带给员工更多的实惠和利益,而且还会将员工打造成稻盛和夫所说的“拥有朴素、开朗的心的人”。对外,它会更多地而且是自觉地承担起社会责任,合理利用资源,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社会氛围,让竞争良性化、公平化、合理化。让企业达到以“人”和社会的发展为中心的境界,让每一个都能在企业尽力、尽性地发展,最大程度地实现其个体价值,让人因企业、因工作而完善,让社会因企业的发展而发展,这才是企业发展的最高同时也是最根本的境界。

诚然,无论管理本质为科学、艺术、哲学还是又转回到伦理,人和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都无法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企业管理能达到的水平,不仅取决于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及管理水平,还取决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但犹如人都有一定的理想及目标一样,企业也应该追求一种高、宽格局的生存境界。在目前的环境下,在行使管理职能的时候,企业家应该平衡兼顾员工及企业发展的长、短期利益,在企业内部营造出一种良性循环的社会氛围,这不仅可以促进企业的进步,也可大大促进员工的个体发展。同时,在开发利用资源的时候重视可持续发展,发挥企业家精神——勇于履行社会责任,缔造企业与环境和谐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