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企业竞争是系统竞争

(2012-03-10 06:31:42)
标签:

杂谈

分类: 原创

 

系统不是一般规定,系统不是僵硬的制度,它是不断提升的科学的运营的过程,是团队经营水平和智慧的凝结。

这些年企业讲战略、讲规模挺多的,企业员工的思维习惯也向这一方向偏。据说有个调研,中国企业员工战略思维的平均水平高过许多外国同行。这可能也反映了中国企业发展的某一个阶段。但啥事儿都有个两面有个平衡、有个度,在战略思维的文化占上风的企业,如果企业的业务仅仅是股权投资可能还行,可如果企业是运营性企业,那么企业就一定要做好战略与运营执行的平衡协调,在思维习惯上,组织架构上,人员构成上,不同时间点上做好两者的分工平衡。

谁都知道战略和执行,投资与经营缺一不可,不能分开,可是搞来搞去,时间一长就容易偏向一方。因为企业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都会向最高管理层靠,上面老讲笼统的战略规划,喜欢搞大战略的人,下面真正关注产品细节的人地位就不高,企业在市场上竞争力就不突出。而这种局面最高管理层不一定觉察到。看看今天市场上的企业,柯达破产可能是战略错了,苹果成功可能是执行对了。如果你能真正搞好行业和时机价格的选择,做纯股权投资,像巴菲特,不直接搞运营,也可以。如果你能真正做好产品,做好运营,心无旁骛,也行。但怕就怕战略没有惊人创新之处,心里想着要靠努力工作来做好执行细节,但执行又不到位,结果是两头都不着边,企业变得平庸一般甚至有生存危险。

前几年有两本小薄书在企业界流行,一本是《谁动了我的奶酪》,让人们认识到奶酪随时消失,战略要不断调整。第二本是《把信送给加西亚》,告诉人们接受了任务啥也别问,让你去送信连时间要求是白天还是黑夜也别问,保证送到才是好样的,有执行力。这两本小书各自都起了好的作用,但分开来说也有一定的负面作用。其实战略与执行不仅两者不能完全分开,而且两者都需要方法,不仅仅是号召。特别是今天,在企业达到一定规模,产业布局逐渐成形时,企业面临着竞争力产品力的提升,能多讲讲执行,多讲讲运营,多讲讲专业性,讲讲系统和方法是很重要的。

企业战略稳定的大前提下,企业真正的竞争力和运营水平体现在什么地方?它不单体现在某个时段的盈利上,它更体现在企业在不同经营方面的系统建立上。有系统才有执行力,才有专业性,才能保证竞争力的可持续性,才能把战略落地做出结果,遇事都有个解决方案。企业里很怕看到问题议论很多,两杯酒下肚发了些牢骚,可席一散,会一散,问题还在重复发生,没有系统和方法解决这些问题。系统就是要把不断重复的事情纳入到专业规范的处理方法中来。系统要创建,要遵守,要培训,要修正,要提升。有系统才能应对变化的情况,才能提高全员的水平。当然系统可以分得更细,你的财务系统好吗?你的资金系统好吗?你的审计系统好吗?你的法律系统好吗?你的投资系统好吗?你的生产系统好吗?物流系统好吗?质量安全系统好吗?你的研发系统好吗?你的新产品开发系统好吗?你说的全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链接标准清楚可靠吗?你的营销系统品牌系统好吗?你的经销商系统协同一体吗?你的人事系统好吗?评价系统,奖惩系统,培训系统,招聘系统好吗?当然还有很多。当然企业中这些事可能早都有个办法,但它不一定是经过精心设计,不断检讨提高的有自我完善功能的科学系统。是不是有意识地精心设计了这些系统可能决定了我们工作的水平。系统不是一般规定,系统不是僵硬的制度,它是不断提升的科学的运营的过程,是团队经营水平和智慧的凝结。讲方法,讲解决方案,讲系统,讲执行力,战略才会有用。

企业的竞争分解开来是系统的竞争,企业专业性的比较体现在各个系统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