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学习 |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宋朝;蒋捷《听雨》)
非常喜欢这首词,从今人的角度来看,虽然未经时代的风声雨声,却也能体味人生中少年、中年、老年不同心情境遇的情感感悟。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少年应该是人生中最无忧无虑的时光,你看,听雨也在歌楼上,红烛高烧,罗帐低垂,自由自在。而至于“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心绪,也只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的一池闲愁,或许也只是翩翩少年雨中等待撑着油纸伞姑娘的浪漫情致而已。
附件MP3:《雨打芭蕉》古筝,分享共赏!
http://www.10179.com.cn/accessory/12761330509811.rar
“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水低,断雁叫西风”。中年听雨,别是一番滋味。首先,中年人因生计而难免辗转他乡,因而有“客舟听雨”。此时,也许仕途的艰难,人生的际遇,人情的淡泊轻远全融在这雨声中,此时,或许是“潇潇暮雨洒江天”,或许是“春雨绵绵无尽时”,但无论怎样,中年人宽厚的肩膀总得承受着,因为老人需要照顾,孩子需要抚育,事业需要建树。中年听雨更多的是雨中的孤寂,尽管生活中也有朋友相助,红颜相知,而听雨的这份心情却只有自己说得清,或许是不必说,不便说。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老年听雨,“一任”一词概括了人生两鬓斑白时的全部无奈。僧庐下,非常静逸的环境,也许正是此时此地人,才得以“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无奈,任由,无形中也就多了一分的无畏。其实,与苏轼的“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没有多少差别,毕竟,同样“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