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原创 |
关于财富
生在这个五光十色,物欲横流的世界,总觉得自己拥有的太少,太少,虽然并没有奢望能够拥有豪宅香车,但也总难免会在身边一些家境殷实的朋友手戴名表、跨着名包出出进进时露出羡慕之情。最近闲暇时读到两则古人的故事,恍惚之间对财富有了新的理解。
第一个故事,说春秋时宋国有人得到一块美玉,把它献给子罕。子罕不接受。献美玉的人说:“我拿给琢玉工匠鉴定,工匠认为是宝物,所以我才敢进献。”子罕说:“我把不贪看作是宝物,你把美玉当作是宝物;如果你把玉给我,我们两人就都失去了各自的宝物,不如各自保管自己眼中的宝物。”献玉的人跪拜于地,告诉子罕说:“小人带着玉璧,不能安全地走过乡里,把玉石送给您,我就能在回家的路上免遭杀身之祸。”于是,子罕把这块玉石放在自己的乡里,请一位玉工替他雕琢成宝玉,卖出去后,把钱交给献玉的人,让他富有后才让他返回家乡。
这个子罕辞玉的故事千百年来一直被当作一段为官清廉的佳话被广为传诵,但近来重读这则故事,注意力却不在辞玉这件事本身,而被子罕辞玉时说的那句话所吸引:“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说得多好啊!子罕对财富的定义多么与众不同,多么发人深思!他不以世俗之眼看待财富,把财富从有形引申到无形上,和送玉的人算了一笔账,这样算下来,结果竟是两个人都损失惨重。世间有几个人精明如子罕,能够在得失的天秤上把无形之物与有形之物一起放上称一称呢?
子罕把操守视若珍宝,而我不想思考道德问题,因为我并不要求自己能够像道德楷模一样高尚,给我启发的是子罕对财富的理解。他的一番话把我带到了一个全新的领地,一个无形的财富世界。比如感情,比如时间,比如兴趣,比如做人的底线。这几样,哪个都是千金不换的无价之宝。我以后要常常把它们从我的财宝箱里翻出来,如果它们还都在,那我就应该感恩,我拥有这么多财富,但是以前我却一直没有珍视这些无形的财富。
第二个故事,是说战国时魏文侯的仓库发生了火灾,魏文侯身穿白衣,离开正殿,以示哀痛。大臣们都哭起来。公子成父却走进来祝贺道:“我听说天子把整个国家作为收藏财富的仓库,诸侯把自己的领地作为收藏财富的仓库。你现在把国家的财富都储藏在国库里,显然藏得不是地方,这种藏法,不发生火灾也要发生人患。幸亏没有发生人患,不也挺好了吗?”
公子成父对财富的理解也让人由衷地佩服。对于封建社会的天子来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老百姓都是他的子民,人心所向就是他的财富,但是如果狭隘地只看到金银,而一味地搜刮囤积,最后只能失去民心,失去国家,那损失可比一场火灾烧了仓库惨重得多了。公子成父的一番话让我想到有一些财富即便你拥有了,也不一定要锁进仓库里,锁起来,反而会失去。这就正如春日里那一株在东风中摇曳生姿的桃花,如果折下来,虽擎在手中,却反而失去了那一份枝头上的生动。何不收起想要攀折花朵的手,就让它静静地在枝头怒放,将它带给自己的那一种美感享受,那一份美好心情,当作是一笔小小的财富呢?
子罕所言,让我明白了最有价值的财富是无形的,而公子成父之语则让我体会到拥有的含义不是占有,不是唾手可得,不是招之即来,呼之即去,因为有些财富就如同江中之水,从你掬起一捧的刹那,就开始一点点漏走了。
为什么有时候会觉得自己不够富有?是因为我们对财富的定义太窄了,而且太抽象了。
拥有一下午的休闲时光,可不可以算作是一笔小小的财富?
有一个人可以在你在心情莫名其妙地抑郁的时候一个电话就赶过来听你发牢骚,可不可以算作是一笔小小的财富?
听到了一首好听的歌,读到了一首优美的诗,可不可以算作是一笔小小的财富?
如果这些笔小小的财富全都在一天之内出现在我面前,我还有什么理由觉得自己不富有?
虽然你并不能真正地帮我解决实际问题,那首歌不是我唱的,诗也出自他人之手,但这并不妨碍我内心产生充盈的感觉。
因你,是我的财富。
因你们——有形的,无形的,仓库里的和仓库外的,都是我的,财富。
放飞心儿
生活中,不乏碌碌无为的人,这些人中,有的不是因为智力低下,而是因为他们的心被条条绳索捆绑得紧紧的,密密的,以至于无法动弹,于是,他们的人生便像秋天的落叶一样,无奈地随风飘落,沉睡大地。
数学王子高斯的故事,让我对无奈飘逝的灵魂深深地感到惋惜。
高斯很有数学天赋,导师对他寄予了厚望,因此,在他完成固定作业之外,还会多给他布置几道较难的题。一般情况下,高斯会在三个小时内,把所有作业完成。
这一天,他像往常一样,不到三个小时,就把固定作业做完了。可是,在多布置的题中,最后一题写在一个小纸条上,要求用圆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画出正十七边形。高斯也没有特别在意,只是埋头做题。几个小时过去了,却找不到解答方法。他想:也许是导师看到我每次做题都很顺利,就故意给我增加了一些难度吧。越是困难,他越想把这道题攻克。他拿着圆规和直尺,一边画一边想着各种可能的方法,一直持续到天亮。最后,这道题终于被解出来了。
高斯拿着自己的作业,来到导师办公室。他内疚地对导师说:“您给我布置的最后一道题,我做了整整一个通宵才解答出来。对不起,我辜负了您对我的期望。”
导师接过高斯的作业一看,惊呆了,问道:“这是你昨天晚上做出来的?”
“是啊。可是我很笨,竟然花了整整一个通宵的时间。”
导师让高斯坐下,取出圆规和直尺,让他当面再画一个正十七边形。高斯很快就画了出来。
导师激动地说:“你知道吗?你解开了一个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悬案。这道题,阿基米德没有做出,牛顿没有做出。你竟然在一个晚上就把它解答出来了!你真是个天才!我也正在研究这个题目,昨天给你留题时,我一不小心把写这个题的小纸条夹在给你布置的作业里了。”
很多年后,当高斯回忆起这件事情时,总是说:“如果有人告诉我,那是一道两千多年没有解开的题目,连阿基米德和牛顿这样的人都没解出来,我不可能在一个晚上就把它解决。”
我想,如果高斯事先知道这道题的历史背景,他不但不可能在一个晚上就把它解决掉,而且还有可能他这辈子都解不出来。因为在他解题之前,他的心早已被阿基米德没有解出,牛顿没有解出,两千多年来没有人解出……这些绳索紧紧地捆绑起来,解题时,他的心不能自由地飞翔,他的潜力不能充分地发挥出来,即使他努力了,也许不会有这种令人惊叹不已的成果。
由此看来,如果我们不想虚度此生,不想象落叶那样无奈地飘逝,让自己的人生过得有价值有意义,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剪断那一条条捆绑在自己心灵上的绳子,把自己的心儿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