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种情况的毕业答辩很可能会被“毙掉”

标签:
毕业答辩论文润色英语润色埃米编辑 |
分类: 科研趣文 |
以下内容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埃米编辑】。关注埃米编辑,写作投稿更容易~如有论文润色需求,可以联系我们哦~
马上就要开始毕业答辩了,大家都准备好了吗?小编深知大家心中一定充满了紧张和不安,眼看着毕业的曙光就在眼前,要是倒在最后一步,那岂不是太可惜了。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三种容易被毙掉的答辩,快来看看吧
1 毕业答辩被“毙掉”的3种情况
1) 文章本身存在问题
文章虽已经过盲审,但评审专家提的修改意见却没改,在答辩环节,文章依旧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如框架不合理、内容逻辑混乱,还有一些参考文献格式不正确、多处错别字等基础性错误,致使文章未能达到毕业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基础错误并不会直接导致答辩被毙掉,专家会全面考量学生对问题的看法、回答问题的逻辑、态度等因素,综合决定答辩结果。上述提到的问题,如果可以避免的话尽量避免。
2) 对文章缺乏清晰的了解,答辩时回答不了专家的问题
在答辩过程中,被问懵是很常见的情况。毕竟在高压状态下,一时之间很难形成富有逻辑性的回答。然而,如果对于专家提出的问题一问三不知,这种情况不仅让专家难以应对,也会让人怀疑文章是否为学生亲自完成。因此,在答辩前必须要充分熟悉文章和答辩PPT,并预设专家可能提出的问题。
3) 答辩态度有问题
态度有问题是最容易被毙掉的一种情况。答辩不仅是对自己三年研究成果的总结汇报,更是与答辩专家进行学术交流而非辩论。
由于答辩专家对你的研究领域没有你自己了解得那么透彻,因此可能会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在面对这些问题时,一定要耐心细致的回答,而非傲慢!当遇到一些很刁钻的问题时,放下“攻击性”,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以及看法,针对文章本身存在的缺陷,应坦然承认,并表明在以后的研究中会改进!谦卑和耐心,是化解攻击性的最佳利器。
那么应该如何巧妙化解呢?小编附上6条答辩小妙招。
2 毕业答辩注意事项
1) 答辩前理清文章的逻辑框架
文章的逻辑框架相当于整篇文章的骨架,是支撑其内容的基础。因此,作者需对文章内容非常了解,并清晰地掌握其逻辑框架,可以运用图表等形式在文章中清晰地呈现出来,一目了然。
2) 明白文献综述并非文献堆砌,需对文章批判性思考
文献综述部分是对前人研究的总结与反思,作者在呈现相关研究时,应融入自己的深入思考,将综述内容与自己的研究紧密联系起来,进而挖掘出本研究的创新点。
3) 精心设计答辩PPT
避免使用复杂的动画效果和特效设计,毕竟这是学术展示的PPT;
PPT上文字不要太多;
适当插入论文中的图片,增强专业性;
PPT页数设置合理,不要过多也不要太少,根据答辩时间合理把控页数。
4) 科学规划答辩时间
答辩时间的把握至关重要,通常是学校或学院规定的,一般时间控制在15~30分钟。在答辩过程中,PPT讲演部分尽量控制在12~13分钟或25分钟,留有足够的时间供答辩专家提问。
5) 提升PPT演讲能力
完成答辩PPT后,可以自己试讲几遍,梳理答辩逻辑,并利用组会的时间向导师展示;此外,也可以邀请课题组成员或室友充当答辩专家,模拟答辩现场;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在答辩前一天,熟悉答辩教室,并进行答辩演练。
6) 预想专家可能提的问题
一定要提前设想答辩专家可能提出的问题,以避免答辩时因过度紧张而回答不上来。通常,答辩专家喜欢问的问题包括:
你研究的创新性在哪里?
数据的样本量只有三百来人,是不是太少了?
文献综述部分中,前人的研究已经证明了该结论,你这个研究的意义在哪里?
文章的理论基础已经非常古老了,可以支撑你的研究吗?
答辩其实是一场与答辩专家的思想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态度一定要温和、谦逊,切忌骄傲自大。当遇到自己不懂的问题或被质疑时,要谦逊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非争论不休。最后,祝愿大家答辩成功,顺利毕业!
关于毕业答辩,你还有哪些需要补充的注意事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