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技而优则仕,有舍才有得——Kenexa推荐3月1-2日《从技术走向管理》

(2011-02-24 11:50:46)
标签:

杂谈

在很多企业里,存在着很多将某方面技术或者专业领域优秀者选拔到管理岗位上的现象,所谓"技而优则仕”。接着出现了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这些被提拔上来的人员转变成一个管理者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难题。在这个过程中,你必须独立并自信地去当好一个团队的领导者,忽然之间,你就要面对一大堆的事,要鼓舞大家的士气,要保持团队的活力,要让大家都集中于某些他们可能并不关心的目标上,从一个侧重技术技能并以任务为重的技术人员,要转变成一个侧重人际交流并以结果为重的管理者,这个过程绝非易事。
 
当技术或者业务优秀者被提拔为经理人之后,常常会犯一些错误,相信在你的企业中也很常见。以下是技术人员与经理人工作职责的对比,或许会引起你的共鸣:
 
1.技术员往往战斗在第一线,遇到问题时,身先士卒。不知道分工委派,不会带领或者鼓励别人向前冲。 
  经理人,会利用一切资源,包括人力资源。有团体意识,善于分配工作,让人参与。
 
2.技术员设计机器,需要注意任何细节,机器才会不折不扣地执行。给人指令时,往往不给对方留有余地和一定的空间,忽视了人是有思想、能动的,武断专制,让人无可适从。
  经理人,有号召力并能掌握大方向。给出目标,监督工作进展即可,不需要管太多的琐碎细节。
 
3.技术人员设计完了系统后,设备就会不折不扣地执行。对人,也希望能不折不扣地执行指令,不允许任何细微的差别。忽视了人是有感情、有个性的,每个人的表现,不可能百分之百地和自己的期望一致。
  经理人,懂得求大同,存小异。
 
4.技术人员喜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人往往很挑剔,只看到别人的缺点,忽视别人的优点,在阳光下找阴影。 
  经理人,时刻保持积极的心态,在黑暗处找光明。善于发现人的闪光点、积极性,忽视、回避别人的弱点、消极面。
 
5.技术人员遇到问题时,不解决问题就寝食不安。遇到人的问题,也往往急着解决矛盾,缺少耐心,容易脾气急躁。不知道人的问题,是会变化的,有些事情拖一拖,甚至不解决,就是最好的解决。
  管理人员,需要有耐心,将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6.技术人员喜欢改变机器,以适合自己的需要。对人,也往往希望能改变别人,将铁炼成钢。不知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道理。
  管(经)理人员,知人善用。是什么样的人,就给于什么样的工作、责任,而不是将人放在不适合的位置后,期望别人能改变而适应工作。
 
7.技术人员工作的对象主要是机器设备,不需要对机器设备的表现进行赏罚。往往不知道如何鼓励别人或者如何给人施加压力。不太重视激励机制的建建设,也不会让人家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分尝失败的痛苦。
  而管理人员(经理)人,需要赏罚分明。
 
8.技术人员一般喜欢自己做事。转为管理人后,不懂得管理主要是要别人做事当然自己也做,只是做重要的关键的事情。不知道管理人员要处理的主要不是事,而是人的问题。
  作为管理人员,懂得做人。善于处理人的问题。既懂得就事论事,也懂得就人论事。

其实,在角色转变的过程中,技术的比重肯定会被一些管理的比重所取代。向管理转型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舍得”的过程,有“舍”才有”得”,大“舍”才有大“得” . 这是一个职业角色的转变。
 
所以,如何顺利地从技术人员转换到管理人员,这是考验每一位从技术岗位到管理岗位的新管理者的严峻问题。为了帮助这些新经理人能够成功的度过从技术到管理的转换期,Kenexa特意在3月1-2日开设一期《从技术走向管理》的公开课,主要解决从技术或者业务岗位到管理岗位的人员面临的管理上的困惑,比如对于怎样和下属沟通?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如何激励下属?如何合理地进行团队目标的制定和分配?
 
授课老师王群是来自西门子的一位做事非常严谨的老师,他本身是从技术出生的老师,后续在西门子接受了一系列培训,筹建了西门子亚太支援中心。本身他自己就是从技术到管理成功转型的典型代表,所以他对于从技术到管理中所面临的问题都有自己亲身的感受,这些点会和学员有很多的共鸣,如果您公司也有从技术转向管理岗位的同事,您不妨也可以将这个课程推荐给他!
 
最后,附上一篇《如何完成技术员到管理岗位的转换?》的小文章,作者结合自己的经验和他人的案例给了新经理人一些建议,您也可以一并分享给您公司新提升的一些管理人员做个参考!

如何完成技术员到管理岗位的转换

作者:张放天

在我收到的来信中,有很多朋友谈到从技术到管理的转型问题,我认为这里有两个层面的问题。

    第一个层面是自己到底适不适合做管理的问题。从技术转到管理也不是对每个人都适合的。有些技术人员似乎天生就是为研发而生,而有些技术人员天生就是管理者,只不过是从技术的门进去而已。

    这就是一个职业生涯规划问题,如何衡量自己适不适合做管理?当然,做一套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对自己的生涯兴趣、技能、价值观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是最好的。不过,也有一个简单的方法,那就是问自己两个问题:自己更喜欢技术还是更喜欢管理?喜欢管理更多的是喜欢管理工作本身,还是喜欢管理所带来的各种待遇和机会?

    在我们的很多企业里还依然存在着很多将某方面技术优秀者选拔到管理岗位上的现象,所谓"技而优则仕,这种现象一方面造就了一大批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优秀人才,但同时也给部分适合做技术而不适合做领导的员工造成了很大的困难,这不仅影响了企业的效益,更阻碍了员工的个人发展。作为做技术的员工在面临想管理岗位转型的时候,一定要慎重权衡。

    第二个层面是从技术到管理,心态调整的问题。要转变成一个管理者是有比较大的困难的。在这个过程中,你必须独立并自信地去当好一个团队的领导者,忽然之间,你就要面对一大堆的事,要鼓舞大家的士气,要保持团队的活力,要让大家都集中于某些他们可能并不关心的目标上,从一个侧重技术技能并以任务为重的技术人员,要转变成一个侧重人际交流并以结果为重的管理者,这个过程绝非易事。

    这是一个职业发展问题,对这类朋友,我有以下建议:调整重技术、轻管理的倾向做技术的人有个特点,就是觉得技术才是最实在的硬技能,这可能就是有的技术人才担心转型可能会技术流失的原因吧。是的,在这个过程中,技术的比重肯定会被一些管理的比重所取代。向管理转型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舍得的过程,有才有,大才有大” . 这是一个职业角色的转变。

    发挥技术背景优势 30 岁的魏明就是被从公司技术岗位提拔到客户服务部副经理的管理岗位上的,刚开始的时候极不适应,后来他在客户服务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术优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正如他在谈心得时所说的:在和客户打交道的时候,我总是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技术上的难题,这些对我来说并不复杂的 ' 附加技术指导服务 ' ,对客户来说却是求之不得。通过这种方法我很快打开了工作局面,赢得了客户。心态调整更重要在转型的过程中,学习新的管理技能等都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但这个转型一般的过程需要 18-24 个月左右,在这么长的时间里,相比技能而言,心态调整更为重要。

    正如王志东谈到他在从技术向管理转型的感受时所说的:这个转变过程一开始我是抵触的。我不愿放弃这个手艺,比如你是一个舞剑的高手,结果要你把剑挂起来去做别的事。转到另外的领域,万一不能成,再回来,也是很冒险的。后来我就采取所谓的 ' 甜柠檬心理 ' ,不得不吃的时候,柠檬也是甜的。当我不得不接受管理职责的时候,我就只好乐意接受并品味其中的快乐。一品味发现其实也不错。就和你第一次喝咖啡,咖啡是苦的;第一次喝啤酒,也是苦的一样。你喝多了,就会品味到其中的香醇。其实,无论咖啡也好,柠檬也罢,其中甘苦恐怕只有自己知道,从技术到管理,所经历的是一个涅槃重生的心理历程。

    下面这个老鹰的故事,相信会使大家有所感悟:老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当老鹰活到 40 岁时,它的爪子开始老化,无法有效地抓住猎物。它一生的年龄可达 70 岁。要活那么长的寿命,它在 40 岁时必须做出困难却重要的决定。因为这时它的啄变得又长又弯,几乎碰到胸膛。它的翅膀变得十分沉重,因为它的羽毛长得又浓又厚,使得飞翔十分吃力。它只有两种选择:等死,或经过一个十分痛苦的更新过程。

    150 天漫长的操练。它必须很努力地飞到山顶,在悬崖上筑巢。停留在那里,不得飞翔。老鹰首先用它的喙击打岩石,直到完全脱落。它会用新长出的喙把指甲一根一根的拔出来。然后静静地等候新的喙长出来。当新的指甲长出来后,它们便把羽毛一根一根的拔掉。

    5个月以后,新的羽毛长出来了。老鹰开始飞翔。重新得以再过 30 年的岁月!

    在我们的生命中,有时候我们必须做出困难的决定。开始一个更新的过程。我们必须把旧的习惯,旧的传统拋弃,使我们可以重新飞翔。只要我们愿意放下旧的包袱,愿意学习新的技能,我们就能发挥我们的潜能 ,创造新的未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