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形意拳的不同风格》
李洛能前辈将学自于山西的心意拳,传入河北,改名形意拳,是形意拳的鼻祖.
他充实了似斧.似电.似箭.似炮.似弹之形,反映劈.钻.崩.炮.横这五拳之意及生.克制化之理的五行拳;又把戴氏心意拳的十大形.七小形的外形内意,象形取意成更为精炼的十二形,这就是形意拳命名的由来.
他改掉了侧身弓箭步,代之以两腿弯曲,前三后七或前四后六具有夹剪劲的鸡腿和进身后退的槐虫步,身体似正非正.似斜非斜,具有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的"四象"外形内意,并将此三体式作为母式.
李洛能前辈在技法上达到了"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的造诣,能不见.不闻.不意而发,步法出神入化,被武林称为"神拳李洛能",是名副其实的一代武术名家.
李先生另一重大贡献,就是破除保守.广开艺门,乃至门下名家辈出,传播广泛,现已遍及海内外.
有两大特点鲜明的支系,山西派和河北派.山西派拳势紧凑,劲力精巧;河北派拳势舒展.稳健扎实.而山西派的宋系与车系特点亦有不同,河北派练者更众,各支系各具特点.
可见,李老前辈不仅是一代名家,又是能够根据弟子不同特点,因材施教的明师.
人,有高矮胖瘦之分,有敏捷稳重之差,性格也有万种区别.所以,拳师授拳,在传授核心拳理的基础上,也当根据学生特点,使每个人的特点得以充分发挥.如身材瘦小,当发挥其动作敏捷的特点,以灵巧为主;身强力壮,当发挥其身大力不亏的特点,以浑厚沉稳为主.等等.这样,每个老师的徒弟依据自己的动作特点和技击原则,形成了不同的行拳模式及练功手段.开枝散叶,也成就了千姿百态的拳术特点.
当然,徒弟再传之时,在普遍传授形意拳的核心拳理之时,也要因材施教,不能因循守旧.如以灵巧擅长的拳师,教导身高体壮的徒弟,练拳练功当以浑厚沉稳为主,技击时稳扎稳打.抓住机会予以重击.否则,会适得其反.没有唯一标准.这才是真正的明师.
其实风格只是一种表象而已,内涵更为重要.如很多拳友发的弹劲非常地道,有一些拳友发脆劲,有些拳友重浑厚,有些拳友重粘劲.但你能说松弹劲好过脆快劲.也好过浑厚劲?弹劲好的就不会打脆劲.就不浑厚?误也.只要按形意拳拳理练,功到深处,什么劲都会发!
所以,只要形意拳的精髓在,我们便要尊重形意拳的不同风格.不能以一支之形态作为评判正确与否的标准,更不能唯我独尊.包容是团结的前提.进步的基础.
吴昌硕说:学我,不能全像我.化我者生,破我者进,似我者死.齐白石对弟子许麟庐说的:"学我者生,似我者亡".也诠释了这个道理.
龙生九子各不相同,只要龙血龙魂在,就是龙的传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