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代的“中医学校”,和现代有何差别?

(2019-03-07 19:26:26)
标签:

杂谈

分类: 转载
古代的“中医学校”,和现代有何差别?
  众所周知,传统医学主要依靠师承、家传的方式代代相传,这也是中医教育的基本传统之一。家传自不待言,即便是师徒之间,关系亦极为密切,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并非虚言。
古代的“中医学校”,和现代有何差别?
  实践证明,师承与家传的确可以有效地传承医技,但其缺陷也很明显,便是受众面很小,甚至由于种种原因,不少是一线单传。这对于医学的发展而言显然不利,历史上诸多医技的失传,都与此有一定关系。
  在古代,还有一种由官方主导的医学教育形式,由国家出面建立医学校,招收学生,培养医生。与师承、家传相比,其受众面与传播能力,显然扩大了很多,故此历代沿袭,成为古代官方医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在行政体制中,早在周代,就已经有固定的医官,为皇室、贵族提供特需服务,但是相关的医学校教育却起步很晚,至于形成相对固定的制度,就更晚了。
  目前来看,学校式的医学教育,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最早的明文记载是《唐六典》中,对于“医博士”的注文,说在南朝刘宋元嘉20年(443年),当时的太医令秦承祖曾上奏章,建议兴办医学教育,广为传授医学知识。
  这是创办医学教育最早的明确记载,但具体情形不详。大约同时期的北朝,北魏太和元年(公元477年),北魏孝文帝也曾诏令群臣定制律令,设立太医博士、太医助教之职。
  虽然此时期的医学教育还很粗糙,但毕竟是由政府出面,举办医学教育的开始,为隋唐时代医学教育的成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隋朝虽然时间很短,但是在若干制度的设定上,都有创新之举,而被后世沿用,医学教育也是如此。
  隋代在前代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了太医署,这是政府最高的医药兼教育机构,其组成人员包括两部分,即行政人员与教学人员,行政人员按照职位高低,包括太医令、丞、医监、医正,而教学人员则分为医博士、助教、咒禁博士、主药、医师、药园师。
  隋朝太医署规模已然不小,师生数量最多时,达五百余人,已经有明确的分科。
  有趣的是,隋代似乎格外重视按摩医生的培养,按照其规定,按摩博士一职有20人,按摩师120人,学生100人,如此重视按摩,在历史上的确少有,如到了唐代,按摩科人数,就大为缩编。
  所以有观点分析认为,隋代之所以重视按摩一科,或为隋炀帝生活奢靡,贪图享受,也未可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