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知识》心脏手术支架搭桥如何定?

(2014-10-23 19:26:26)
标签:

健康

分类: 行医随笔

《小知识》心脏手术支架搭桥如何定?

《小知识》心脏手术支架搭桥如何定?

  支架,还是搭桥?许多患者家属都曾遭遇过类似问题,患者家属难下决定,也只好找熟人、问媒体,咨询人员若非专业大夫,其意见可想而知;即便是专业大夫,也不了解病人情况,只好隔空放炮讲一些原则性的建议,最后得出的结论,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偶然性。

  名词解释:

  支架和搭桥都是治疗冠心病的方法,分别属于心内科和心外科。

《小知识》心脏手术支架搭桥如何定?

  支架置入血管内,可将狭窄的血管撑起来,属于微创型手术,由心内科医生做。

  搭桥是从其他部位取一条血管移植到狭窄部位,像一座桥连通主动脉和冠状动脉,属于创伤性手术,由心外科医生来做。

  如果取的血管是大隐静脉,就叫静脉桥;如果取的是内乳动脉,就叫动脉桥。需要取什么血管是根据病变血管情况决定的。

《小知识》心脏手术支架搭桥如何定? 《小知识》心脏手术支架搭桥如何定?
心内科          心外科

  支架、搭桥如何定?

  60岁以下、无糖尿病、病情不复杂的,宜选支架。

  做支架还是搭桥?应按照血管病变的情况来确定。单只血管病变,支架是最好的选择。但如果是很广泛的病变,或者是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搭桥是最好的选择。

  如果需要放七八个支架的,建议就做搭桥,搭桥创伤大,但预后好;支架属于当时痛苦小,但如果一次放七八个支架,术后很容易复发。

《小知识》心脏手术支架搭桥如何定?

人体全身的血管网

  如果患者40岁左右,没有糖尿病,放3个以内支架能解决问题的,建议放支架。而需要3个支架以上,或有糖尿病,建议做搭桥手术。

  从年龄来说,60岁以前倾向于做支架,而65岁之后,同时伴有糖尿病的患者,建议做搭桥。

  两种情况适合做支架,其一,急性心肌梗死,置入支架后效果会立即显现。其二是发生病变的血管位于近端,较粗(2毫米以上),长度超过35厘米。支架该放多少?支架置入原则上不超过3个。

《小知识》心脏手术支架搭桥如何定?

冠心病三支血管病变的病例

  放支架不能用数字来衡量,不能绝对说放3个支架是对,放4个支架就是错的,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来定。要严格规范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行为,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需置入支架数超过3个,需经本机构心脏外科会诊医师会诊同意后方可实施。

  国外保险公司有要求,对支架一般限定为3个,3个以上选择搭桥。放支架要根据患者情况确定。但有种情况最可怕,个别医生受经济利益驱使,或者由于临床经验不足,将不该放支架的患者放了支架,带来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小知识》心脏手术支架搭桥如何定?

  原则上,冠状动脉血管狭窄大于70%75%,并有心绞痛的才放支架。再堵塞怎么办?尽量规避二次搭桥手术。支架或搭桥后,有些人可能会再次发生堵塞。

  如,手术静脉桥,十年的开通率,只有50%60%,剩余40%50%会发生再堵塞,而金属裸支架和药物支架,分别会有20%30%5%10%发生再堵塞。

《小知识》心脏手术支架搭桥如何定? 《小知识》心脏手术支架搭桥如何定?

  遇到再堵塞,应该怎么办?

  目前我们看到的搭桥数据,大多数都来自国外,国内有关这方面的报道很少。中西方患者自身有很大差别,这就注定中国患者在搭桥治疗过程中,存在不确定因素。

  静脉桥再次堵塞以后,情况往往比较复杂,此时需要权衡是否做第二次搭桥还是做支架。总体来说,二次搭桥的危险性、困难性更大,要求医生的技术性更高,患者恢复较慢。二次搭桥需要高超的手术技巧,而且要有大量的手术经验作基础。

《小知识》心脏手术支架搭桥如何定?

《小知识》心脏手术支架搭桥如何定?

  目前二次搭桥手术风险大,手术死亡率也高,因此二次手术需要慎重。二次搭桥手术的高难度、高风险,不是国内冠心病患者选择支架多于搭桥的原因,最直接的原因,是冠心病患者通常首选心内科治疗,心内科医生一般不会建议患者做搭桥手术的。

  更重要的是,国内独立做搭桥的专业医生和医院都比较少。即使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能做搭桥手术的,也就是那么几家大医院,而做难度较大的二次搭桥手术的更少,更不要说二三线城市了。

《小知识》心脏手术支架搭桥如何定?《小知识》心脏手术支架搭桥如何定?

  无论支架或者搭桥,都不是一劳永逸的方法。

  作为患者,要戒烟限酒、控制饮食、适量运动,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同时要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等高危因素。

(来源:健康时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