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张烈老师对练习形意拳的要求》

(2014-07-26 06:26:26)
标签:

杂谈

分类: 蒲阳孙门

转载《张烈老师对练习形意拳的要求》
 一、对自己教授形意拳的要求:
  1、动作要讲得规范,要建立标准
  2、讲清楚每个动作应有的感觉,如何才能产生这样的感觉
  3、不能一步到位的,要设计出使学员能逐步接近的方法

转载《张烈老师对练习形意拳的要求》

三体式

 二、对学员的要求:
  首先要“眼高手低”。虽然自己做不到,但心知肚明,可以指出他人的缺点。这样才能作到相互指导,共同提高团队水平。
 三、教之犹恐不及,严之犹恐少纵。
  中国的武术,历来都是练的人,才算是爱好武术。从来没有看别人练、看别人打,这样的“武迷”。张烈老师经常举“球迷”和“戏迷”的例子。
  他说:“球迷”是一群人,热热闹闹看别人踢球、当啦啦队,这些人中,有多少自己可以踢球?“戏迷”相对参与性大一些,听戏、看戏,到一定程度成为“票友”,那是一定可以自己唱戏的。
  而武侠小说和现代武术的表演性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中国武术的参与度,培养出了为数不少的“武迷”。虽然说现在是信息时代,可是,对于中国传统武术文化,靠信息、靠理解,是无法传承的。
  你应当是个真正的武术爱好者,要下功夫,要练,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通过下蹲和三体式练习,初步了解中国传统武术是用自身的控制能力,循序渐进,使身体逐渐强壮起来,不会受到(运动)伤害,所以才会将中国传统武术称为“功夫”。
  练拳要扎扎实实、认认真真,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地练。看懂这一段,就练这一段,一定要把这个动作做到位。你可以自己评价是否真的达标了,是否有所体会了。真的达标、有体会后,再去学习下一个动作。

转载《张烈老师对练习形意拳的要求》

定步崩拳

  看练拳的书,绝不可以像看小说、看电视剧一样,一气呵成的看完。想学好孙存周教的拳,就要按我讲的,把这个动作,认真看懂了,明白了,然后认真、刻苦地按要求去练

  有些人练拳上的毛病,都是从看书来的。因为有些老的拳书上,只是简单的写一个词来描述,没有很详细的解释。在传承过程中,又不多见能有孙存周先生这样,对拳有深刻理解的明师,他是真的把拳弄明白了。

  我小时候也常到北京图书馆,去看很多老的武术书籍,很多不懂之处,就去问孙存周先生。他并不回答我的问题,只是说武术是练的,不是说的,也不是看的,当你练懂了,练明白了,你就都明白了。
  当时,我认为孙存周先生保守,不肯告诉我,用这话来搪塞我。经过这几十年,我才体会到:孙存周先生的话是对的,现在我也有同感。
  很多来我这里的人,常提到武术爱好者,在网上的一些评论情况,我听后,把他们归结成“网练”。我想奉劝“网练”的朋友们,要记住孙存周先生的话:

  “拳是练的,不是说的,也不是看的,练懂了,就都懂了”,应当尽量把宝贵的时间,用在练拳上
  希望你能按学拳的方法,一步一步往下学。否则会白白浪费时间。不要耍小聪明、不要自己欺骗自己。如果你是那种特聪明的人,总去找捷径,下不得苦功,按我讲的去练;而只是坐在那儿,苦思冥想去理解,去研究,那是欺骗自己,我也只能感到遗憾,我是无能为力的。
  按这种方法,你一定能练得很好,就像孙存周先生在你身边亲自指导一样,你自己能体会到自己的长进。当你的拳练得有所收获时,你也就从中得到了武术精神,把这种精神用到你的工作、学习中,你会终生受益的。

附:

转载《张烈老师对练习形意拳的要求》

前排右一是张烈师兄,后排右三是笔者

 

  张烈师兄的气质是一身正气;习练孙拳有精气神,体形未变;实为门内楷模,非网练说拳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