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纪念徐悲鸿

(2013-10-26 17:53:27)
标签:

转载

分类: 转载
原文地址:纪念徐悲鸿作者:约克侠玉舟


[转载]纪念徐悲鸿

[转载]纪念徐悲鸿
[转载]纪念徐悲鸿

[转载]纪念徐悲鸿

 

    徐悲鸿先生一九五三年去世,距今六十个年头了。三十三年前我刚到北京,就曾到悲鸿纪念馆参观,那真是高山仰止。本月六号吧,十分偶然,看到有三十集电视剧《徐悲鸿》在央视八套开播,从此的十天里,每天晚间必看,天天都在振奋中欣赏。而今,剧终已经两天,许多内容还萦绕于怀。我从网络上下载了十几幅图片,在这里用文字纪念先生。

[转载]纪念徐悲鸿
    首先感谢电视剧编剧!那本子写得真好!徐悲鸿从青年到走向生命的终点,他一生接触到的一系列文化界历史人物一位位生动出现,康有为、蔡元培、田汉、齐白石、张大千、蒋兆和、吴作人,感觉他们的言谈举止,准确符合历史真实。叙事简洁,内容丰富,真叫人目不暇接大受教益。那康有为虽然难脱忠君思想一度襄助复辟,但到底告诫徐悲鸿学成归国后,要把教书放在画画的头里,这一点大有深意。


[转载]纪念徐悲鸿

    电视剧当然也把蒋碧薇、张道藩、孙多慈、廖静文的事娓娓道来。这一切发生的自然、真实,但也因此显现出不同的人品,不同的命运,不同的精神和趣味。相信这一切内容鉴于当事人事后都有陈述揭示,又经过不少人六十年的认真研究,应该说整体上是符合历史真实的。就中体会、分析,有多少地方叫人感叹唏嘘。


 

[转载]纪念徐悲鸿

[转载]纪念徐悲鸿

 

    剧中最动人的还是一代绘画大师徐悲鸿自己的行动轨迹。首先是他对艺术的热爱炽热持久贯穿一生。他不惜力,勤奋学习工作;他不惜财,尽心尽力为国家将来建馆收集国宝。但,更重要的,是他处于中国画受到西方绘画艺术巨大冲击的历史时刻,徐悲鸿以自己学贯中西的艺术经历和他的真知灼见,极有作为地回答了康有为、蔡元培等众多有识之士对中国绘画传统在历史关口不至毁灭和丢失的无尽忧虑。啊啊,就像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电脑技术的猛烈冲击下,我们不是也有许多人甚至文字学家,都认为中国的方块字已然走到了历史的尽头了吗!徐悲鸿在关键的历史时刻力挽狂澜,既反对一味泥古不化,又反对以外来文化来淹没和代替中国文化。在他身体力行地保护和推介下,我们既欣赏和学习西方艺术,又欣赏和保有自己的民族传统,并在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优点的情况下,更其鲜明地展现出我们绘画传统的优势。徐悲鸿大师一心扑在中国美术教育的事业上,爱学生,敬人才。他的精神和作为太感人了!


 

[转载]纪念徐悲鸿

[转载]纪念徐悲鸿

 

    啊,尊敬的廖静文女士,王好为女士的本子是您首肯的本子。电视剧又由王好为女士来执导。演员队伍整齐,服装、道具、化妆、美术、灯光、拍摄步步到位。该剧成功地在大师逝世六十周年的时候,生动感人地和观众一起缅怀和纪念了大师。我们感谢您!也感谢所有的影视艺术家!感谢在今年播出如此高水准电视剧的央视!



[转载]纪念徐悲鸿

    当然,艺无止境,众口难调,人们会从演员年龄、外形上寻找差距。演技再好也有需要提高的地方。倘若个别反面演员能够避免一味重复和强调某些东西而形成的那点“概念化”;正面演员能够坚持到底追求言行的鲜活有据以避免在后来出现的一点语气动作上的“程式化”,那就一定会更好。啊啊,这只是众中一员的肤浅感受,说出来,意在追朔历史真人的风范,意在真切怀念大师。啊!向徐悲鸿大师学习!让我们中国的所有艺术,都能好上加好!

 


[转载]纪念徐悲鸿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