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连载《中医亡于药》之5:中药,"病"了?

(2013-04-04 16:22:28)
标签:

健康

分类: 行医随笔

连载《中医亡于药》之5:中药,"病"了?
(摘自《新民周刊》第45期作者张襦心)
"抢青"之祸
  内行人都知道这句谚语:"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砍来当柴烧."药王孙思邈更在一千多年前直接指出,不按时节采摘的中药材,有名无实,跟烂木头没有什么两样.

连载《中医亡于药》之5:中药,"病"了?

茵陈

  骆诗文说,中药市场放开以后,药材变成了"农副产品",没多少人再指导农民种药了.现在种药主要靠价格调节,哪个上涨种哪个,哪种方法长得最大最快就用哪种.为了尽早上市,药农采收的里面都是瘪的.桔梗生长两三年才能达标,现在人工种植一年就可以了.

连载《中医亡于药》之5:中药,"病"了?天麻

  杜仲等皮类药材,过去选择的标准是皮必须有0.3厘米厚,树龄一般10-15年,折断后杜仲丝拉都拉不动,那才有效.现在不管年限,也不管加工.研炒了,当年种的都拿来用,都是薄皮和枝皮的,也根本没有丝,疗效相差极大.

连载《中医亡于药》之5:中药,"病"了?杜仲

  黄芩五寸长才能用,现在才长到一寸长就被挖出来了.甘草.大黄三年以上的才能达标,可农民一旦遇到价好的年份,就会提前采收.
  还有药用价值极高的辽五味子,本应到10月才能采收,已经提前3个月遭受了抢青之祸,采回来的青果,还要喷上药水焐红,而真正自然成熟的五味子则无处寻觅.
  中药也有"三聚氰胺"
  药材采集之后,最基本的工作是除去泥沙和混杂物.然而目前市场上的药材,茵陈.蒲公英.菟丝子等所含泥沙重量几乎占20%以上.丹皮不刮皮抽心,白芍不去老根,板蓝根不去根头部,桃仁.杏仁不去皮,酸枣仁大量含壳,麦冬.莲子不去心…
  饮片切法不同,药效也不同.板蓝根薄片的浸出物还原糖含量明显高于斜片.厚片.但现在药工怕切到手,随意把药片薄片改厚片,厚片改块状.片薄如飞的天麻,只能停留在老药工的记忆中了.

  既然在加工修治上竭尽全力偷工减料,功夫都花到哪里去了?--"面子工程",俗称"打磺".既为了饮片色泽好看,延长保质期,又能让霉变药材焕然一新.
  打磺本来是传统的熏制方法,目前的问题是反复打磺,造成硫超标.更有甚者是直接将硫黄粉洒在药材上面,注重养生的老百姓叫苦不迭,从我国进口药材的韩国商家也是颇为头痛.为了获得二氧化硫不超标的白芷,他们只能每年从中国直接进口新鲜白芷自己加工.

连载《中医亡于药》之5:中药,"病"了?

白芷

  当今中国,已经被戏称为"化学大国",中药商在这方面的"追求"更是孜孜不倦.近年来为了让药材更好看,除了打磺,还增加了用双氧水浸泡天麻漂白,用氧化铁水洗丹参染色,拿洗衣粉搓掉霉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