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拜读了雷世泰先生《健身还是伤身》一文。这篇文章回答了很多网友心中的疑问:我们练拳的结果是健身还是伤身?
我同意本文提出的论点:
养身,祛病,技击,是我们练拳的三大目的。
许多武术家因病而终,寿元也没有比一般人更长,这是有各种原因的,不能归咎于拳术本身。
首先,人的身体有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
其次,拳术练对了,强身健体,练过了,就是伤身害体。在拙力浊气上较劲,也同样影响健康和寿命。因为练功方法不当而致病致伤,如:膝盖疼痛,甚至不良于行的例子容易见到。
第三,一些武术家成名后,染上不良嗜好,生活失于检点,以至病魔缠身。
第四,人有生老病死,我们练拳术要提高生命的质量,“生则健,死则速”,不去计算到底能活多久。
从这篇文章,我联想到武术职业因素与某些特定病的关系,可以采用公共卫生学上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回答众多网友所关心的问题。对武者职业因素与某些相关疾病,如:骨折创伤、心脑血管疾病等,做个流行病学调查,很有必要。更想到了这样几个课题:
《武术运动医学与健康促进》《武术职业因素与运动系统疾病骨折创伤关系的流行病学调查》《武术职业因素与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武术职业因素与心脑疾病关系的流行病学调查》等。
对有史可载的武术家进行小样本的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对专业武术运动员进行大样本的前瞻性流行病学调查。
抽取武术职业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内容包括一般情况、骨折创伤及心脑血管疾病史,吸烟、嗜酒、饮食情况等因素;使用SAS8.2进行统计分析,用频数描述不同危险因素的构成情况。设对照组不同职业之间患病率的比较用χ2检验,武术职业人群的骨折创伤及主要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率与全国水平比较用二项分布检验,结果:P<0.05有统计学意义。
目前,我们的医学是由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这两个部分组成。临床医学如内科、外科、中医科等,面对的是个案病人;而预防医学如职业病、地方病、环境卫生等,面对的是人群;流行病学调查,正是公共卫生学中最常用到的一种方法。
下面,举几个流行病学调查的经典案例:
首先,我们以癌为例。现在的医学科研公认恶性肿瘤是一类病,而不是一种病。引起恶性肿瘤的因素也极为复杂,可由种种不同的化学性、物理性及生物性等外因,以及内分泌失调和机体防御机能减弱等内因所引起。
⑴化学性致癌因子
对化学性致癌因子的研究,始自18世纪。1775年英国医生波特(Pott)首先报道当时伦敦打扫烟筒的工人,由于长期接触煤烟,患阴囊癌的很多。1930年,英国的肯钠韦通过实验室手段,从煤焦油中提炼出致癌成分,即3-4苯并芘。
1954年,英国的巴尼和马基用亚硝胺类化合物诱发出大鼠肝癌,近20多年来,已陆续发现1100多种化学物质有致癌作用。
1775年英国医生波特(Pott)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发现伦敦扫烟筒的工人高发阴囊癌,是癌与职业因素相关的流行病学调查的一个经典案例。
⑵物理性致癌因子
放射性物质的致癌作用,最有名的流调经典案例是德国与捷克交界处有一个叫施尼孛格的矿山,早在16世纪,即有人注意到许多矿工死于咯血。1979年发现:这是由于吸入了大量放射性物质发生肺癌所引起的结果。
又如在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日本长崎、广岛的原子弹爆炸,产生的γ射线,辐射受害者罹患白血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不但如此,在他们当中,患其他癌症的人也较多。
另外,长久的热刺激,特别是反复的烫伤、灼伤,也可引起皮肤癌。如:印度有些地区的居民在冬季爱用一个盛着炭火的金属篮子放在衣服下面取暖,常可引起皮肤癌。
我国西北地区的皮肤癌也比较常见,大多生在臀部,常称为“炕癌”,认为与睡热炕的灼伤有关。通过流调发现,食道癌病人有热食的习惯,目前认为热食可能是一种促癌因素。
⑶生物性致癌因子
1951年Gross应用新生的C3H系的乳鼠作为试验动物,证明小鼠白血病也是由病毒引起的。这个实验结果发表后,病毒成为肿瘤的病因,才引起人们广泛的注意。
病毒所致肿瘤细胞的胞核、胞浆内和胞膜表面均可检出由病毒基因编码的肿瘤标志物,后者可刺激宿主产生免疫应答。肿瘤病毒的致癌过程很慢,往往是一个长期、持续感染的过程。
从流行病学调查和生化学的研究中,提示我们:人类的某些肿瘤可由致瘤病毒引起。
⑷内分泌失调:激素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如果长时间发生严重的激素失调,可以引起肿瘤。所以长期以来,人们即怀疑乳腺癌、卵巢癌和子宫癌是由于激素不平衡所引起。
从对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研究表明,如长期给小鼠服用或注射乙烯雌酚,可以诱发乳腺癌和子宫癌,所用激素量愈大,肿瘤发生率愈高,出现的也愈快。
⑸遗传因素对人患癌的影响:大多数肿瘤,遗传不占主要地位。目前了解到少数肿瘤确实有肯定的遗传性,如:人视网膜母细胞瘤和多发性肠道息肉病等。
动物肿瘤病的遗传问题已经相当明确,目前已培育出许多“高癌系”或“低癌系”动物,供医学实验研究用。如:高癌系小鼠的乳腺癌是通过母系传代的,叫做“乳汁因素”。
又如英国1974年报道大白猪中有一种淋巴肉瘤,通过血缘关系的分析,证明这种肿瘤是遗传的。再如:牛的白血病有家族性倾向,有条纹的芦花鸡的白血病比其他鸡要高得多,等等。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肿瘤的病因是多种多样、十分复杂的。同一种肿瘤病可能不止一种病因,如:肺癌就比较明确与空气污染、吸入放射性物质和吸烟等都有关系;另外,一种病因也不一定只引起一种肿瘤,如:放射线辐射,可以引起皮肤癌、白血病及骨肿瘤等。
其次,我们再以骨质增生与哪些危险因素有关为例,了解一下与武术运动密切相关的骨关节疾病。
骨关节的致病因素也不是单一的,胶原蛋白、蛋白多糖、软骨细胞、软骨、滑膜等的变化,均可影响其他成份。因此,关节软骨退行性变的发病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⑴增龄:增龄是骨关节炎发病最强的危险因素。据尸检资料显示,从20岁开始,约5%的人的骨关节就有退行性改变,40岁时,几乎90%的负重关节都有或多或少的骨质增生改变。
张乃铮教授等人对北京郊区2063名成人进行膝骨关节炎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16~30岁、31~40岁、41~50岁、51~60岁、大于60岁年龄组有膝痛者中,骨赘阳性率分别为10.6%、14.8%、29.1%、51.8%、78.5%,随年龄增长而阳性率增高。
⑵性别:从张乃铮教授等人的流调资料分析,在50岁以前,女性比男性的发病率高2倍,但50岁以后,两性之间基本相等。
⑶职业:骨质增生与职业有关。长期反复使用某些关节,可引起这些关节患病率的增加。
如铸造工种的肘、肩关节,矿工的脊柱和膝关节,装卸工的膝踝关节,驾驶员的肩关节,修理工和纺织工的腕关节,芭蕾舞演员的跖趾关节,长期从事刺绣、打字、伏案工作者的颈椎关节,当然还有武术运动者因早年“透支”、不当练拳等,晚年最多见的“腿不良于行”等等。
最后,我们从正面来看,武术运动对健康有促进作用。
近代对运动与健康的研究,有医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缺乏运动的人群出现冠心病的机率远远高于一般的人,这个研究引起了流行病界的兴趣。随着社会的机械化、信息化的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人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出现了四个主要特征:
⑴现在人的生活、精神过度紧张,没有了以前我们通过简单的手工劳动得到的那种快乐。精神的压力,现在我们在工作中,会出现无形中的压力:失业的压力、城市交通的拥挤、还有噪音的嘈杂,这都给人精神上产生了很大的负担、容易疲劳。
⑵身体运动的不足。现代化程度的增加,家用电器的普及,人们用洗衣机洗衣服,有小车的家庭,大家每天走路的机会越来越少了,还有使用电梯上下楼,等等。
⑶公害问题的严重性。如:空气污染、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噪音污染,吃的食物,用的化肥和农药,对我们人体都存在着一定的危害。
⑷营养过剩和肥胖问题。不像以前我们的父辈,他们小时候吃饭不能放开胃口去吃肉、鱼、蛋,现在这种生活对我们来说都不是什么问题了。30年的改革变化,我们的生活一下子好了,饮食有可能像肉类这些吃得很多,导致肥胖,又不运动,现在肥胖的人比以前多了很多。
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运动缺乏,生活中体力成分减少,静态成分增加,有了电视、电脑。大家每天上班、回家后,打开电视、电脑,吃完饭就不运动了。所以晚饭吃的基本上都长到身上了。
现在的这种文明病,如:心脑血管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病、癌症等;我们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已经成为21世纪很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
什么是健康呢?
过去人们把健康理解为:没有生病、远离疾病、远离身体虚弱。现在看来,真正意义上的健康,应该是一种确保高质量生活的最佳身心状态,一种高质量的感觉和生活方式,并能对社会做出贡献,这是健康。健康有五个要素,包括:精神、环境、社会、智力、身体。
健康的人,要有崇高的精神信仰,可以协调个人和社会关系,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实现自己社会角色的能力,有稳定的情绪,可以应付日常的生活。在人生中,应该不断的学习,勤于思考,在工作、学习中取得成绩,使自己有成就感。
身体健康的前提,是要有好的体质,并且能够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健康受到遗传、环境、个人受教育程度这三个方面的影响。
遗传约占30%,另外的70%就是人的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社会因素的包括家庭、工作环境、人际关系,还有稳定的收入等。良好的教育和稳定的收入,是实现有健康意识的生活方式和较高预计寿命的最有效的手段。
健康的最终目标是提高所有人生命的预期值,就是人类的寿命。1900年出生的婴儿,平均寿命是47岁,到了1930年提高了十岁,而现在人的平均寿命是76岁,这是社会进步的最终的体现。
我们大家现在关注生命阶段中,后五分之一的阶段,即使身体没有疾病,表现为显性的健康,也往往不同程度的出现了生活质量的下降。如:很多情况下要有人照顾、行动上的不便等等。
这个阶段,人的身体质量下降,与人生前边五分之四生活阶段的不良生活习惯,直接有关。
评价健康常用的是体质这个指标。所谓的体质,是肌体有效的执行自身机能的能力,是众多参数的总和。健康相关的、技能相关的、代谢相关的,多个体质参数的总和就是体质。
体质测试指标,基本上都是与我们的健康有关的。如:心肺血管有关的指标,身体中脂肪、肌肉占的百分比、肌肉的耐力,关节活动的柔韧性,灵敏性,平衡能力、协调性,爆发力,速度等,这些指标,通过正确的练拳,都是可以得到的。
现在还有一个新的指标,就是代谢性体质,包括血糖、血脂、骨密度等,这是人体机能的状态,与许多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直接相关。
如:测血脂、血糖、骨密度。骨密度是需要每天活动、锻炼的。骨质疏松是在30岁左右,25~26岁会达到一个峰值,以后每年都会丢失的。女性丢失的速度比男性要快,在更年期以后,女性丢失的速度有一个很急促的向下滑的陡坡。因为更年期以后,雌激素的保护作用已经完全丧失。
美国的权威医学杂志,1986年做了一项大范围的前瞻性流调,发表了体育锻炼同延长寿命的关系的报告。认为成年人经常进行适度而不是剧烈的体育运动,可以大大延长寿命;被调查的对象是美国哈佛大学的毕业生。对这些人的调查,从1962年延续到1978年。
美国还做了一次调查,进行了25个洲的100万中老年人为对象的流调。对其日常行动和年死亡率的调查,发现45~49岁年龄组,平时坚持运动的小组,年死亡率为0.23%,一年内,一万个人有23个人死亡;完全不运动的,万人有106个人死亡。65~69岁这个年龄组完全不运动的一万人有1033人死亡,平时少有运动的组死亡人数是385人。结果表明:完全不运动的死亡率要高于经常参加运动的,适当的运动,有利于延长人的寿命。
通过前面的体质测试,做出了健康的评价。如:有些人虽然心肺耐力不是特别好,但他的力量很好;柔韧性好,灵敏数值不一定很好;但是灵敏数值好的人,柔韧数值不一定好。这样我们在进行体质测试评价后,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出运动处方、健康教育处方。
运动处方和健康教育处方,就是适合自己的预防保健处方,是依据个体情况,需要及时调整的一整套处方。
在预防疾病和健康促进的领域里,健康专家特别重视从个人的生活方式入手,消灭一些可控制性的致病危险因素。如:抽烟、酗酒、营养失调、晚餐饭局应酬、夜生活失当、压力过大及缺乏运动或不当锻炼等。
综上所述,我以为:对武术这个职业人群,设立其他职业人群做对照组,用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进行卫生统计学处理,从预防医学的角度,防范运动系骨折创伤,心脑血管,功能代谢,神经系统方面的疾病,作为早期干预的手段,是很有必要的。
从武术运动医学与健康促进、武术职业因素与运动系统疾病骨折创伤、与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与心脑疾病关系的流行病学调查等课题入手,注意屏蔽掉非职业性的个体差异性因素,寻觅出二者之间的相关性;这对现在和后来喜武练拳者的身体健康,都是有益的。
这是我为配合健康教育制作的一幅宣传画。人类进化、发展的历史,到了今天,面临着“三岔口”:
1.追求人类原始本能的“幸福”:又馋又懒的结果是变成豕。
2.不当锻炼、“透支”体能;被动“减法”的后果,是导致伤病、残废、夭亡。
3.武术运动促进健康,做“加法”,养身修性,祛病延年,技击实用,是21世纪的今天,我们练拳的目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