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百合》日本.德富芦花

(2011-04-01 21:32:49)
标签:

文学

文化

分类: 杂家

后山长满了葱茏茂密的萱草.中间还点缀着一两棵山百合.白花初放,犹如夜境的明星.转眼间,很快就开满了山麓,含笑迎风.如今,这花比午夜的星星还要多.
登山访花,花儿藏在深深的茅草丛中,不易发现.
归来站在自家的院子里眺望,百花含笑,要比茅草秀美得多.
朝露满山,花儿也沉沉欲睡了.
黄昏的风轻轻地吹拂,满山茅草荡漾着青波.花儿在波里飘,宛若摇曳在水中的藻花.
太阳落了,是黄昏起来,只剩下点点白花,显得有点惨淡.
还住在东京的时候,曾经就百合做过这样的记载:
"早晨听到门外传来卖花翁的声音,出去一看,只见他挑着夏菊.吾妻菊等黄紫相间的花儿,中间夹着两三枝百合.随即全部买下,插入瓷瓶,置于书果之右.清香满屋.有时于蟹行鸟迹中倦怠了,移目对此君,神思转而飞向青山深处."
夏季的花中,我最爱牵牛和百合.百合之中尤其爱白百合和山百合.编制百花谱的许六翁,一口咬定百合为俗物.然而,浓香艳抹的红百合,又怎能包括清幽绝伦的白百合呢?不要把我当作似是而非的风流人物吧.身处于人如云事如雨的帝都的中央,处于心里更心.急中更急的境遇的中央,心境时常记挂着春芜秋野之外的事物.对于一个不事农桑的人来说,买花钱就是我活命的钱.
我自从买下这瓶百合花,白天作为案旁密友,夜里拿到中庭,任凭星月照耀,夜露洗涤.早晨起来打开挡雨窗,首先映入眼帘的即是此君.一夜之间,泊了几个蓓蕾,添了几朵鲜花.我从井里打来新水浇灌.水喷洒在叶上,带着粒粒露珠,随后放置于过廊之上.绿叶淋水,青翠欲滴,新花初放,不含纤尘.日复一日,今天蓓蕾,明日鲜花;今朝残花,为昨天所开.热热闹闹开上一阵随即衰落,花座渐次向梢头转移.看吧,六千年世界的变迁,从这支百合花的盛衰上,也可以表现出来.
对花沉思,想起了游房州的时候.夏还是浅浅的.我没人相伴,时常一个人孤独地登上海边的山岭.镜之浦平滑如明镜,浮着一两点小船.矶山的绿色同海色相映照.四周增无人声,只有阳光充溢天地.矶山渐次没入海面的部分,略显秃兀,露出岩石的肌肤.坐在这座石岩上,白日亦可入梦.这时,一阵香风悄然而过,回头一看,一枝百合正立于我的背后.
对花沉思,想起游相州山的那个时候.这地方即使一抔黄土也包含着历史.在倚山的茅屋旁边,陡峭的石壁之上,幽深的古老洞穴里,古代英雄长眠的地方,细谷川游戏流经之地,杉树阴下,小竹园里……随处都能看到白色的花朵.有时遇到背草的儿童,草篮也插着两三枝.有时走在蛙声如鼓的田间小路上,猛一抬头,看见前面有泛绿般的青山,遍山萱草丛生,犹如山岳女神的头发,其间到处点缀着无数山百合,简直像自己亲手簪上去的.无风时,天鹅绒般的绿毯上织满了白色的花纹.一阵风吹来,满山茅草绿波摇荡,那无数白花宛若水面上飘动着的浮萍.
对花沉思,想起那次夏山早行的时候.山间早晨雾气冷,单衣更觉肌肤寒.路越走越窄.山上松柏繁茂,山下细竹丛生.披草而行,满山露水尽沾衣.微风过后,送来一阵幽香.定睛细看,一支山百合夹在细竹丛中开放.趟着齐膝的露水将花枝攀折.花朵如一只白玉杯,杯中夜露顿时倾注下来.打湿了我的衣裳.亲手折花,清香盈袖.
对花沉思,想起那高洁的仙女的面影.【清香薰德,永葆洁白.虽在荒草离离的浮世,而不杂于浮世.她虽然悲天悯人,泪滴凝露,面对忧愁,但时常仰望天穹,双目充满希望的微笑.她生在无人知晓的山中,独自荣枯,无以为憾.在山则花开于山,移园则香薰于园.盛开时不矜夸,衰谢时不挥泪.清雅过世,归于永恒的春天.】它富有的清秀面影,不正是山百合的精神所在吗?
案头一瓶百合,我每对之,则感到神游于清绝幽胜之境.每有邪思杂念,看到此花则面红耳赤.啊,百合呵,两千年前,你开在犹太人的土地上,你在人的眼里,是永远传递真理讯息的象征.百合呵,你开在一个陌生的园圃里.百合呵,愿你将清香一半分赠于我吧.
作者简介
德富芦花(1868~1927)是日本近代著名社会派小说家,生于熊本县,少年时受自由民权运动熏陶.1885年皈依基督教,崇拜托尔斯泰,尊重自然,主张人类和平,宣扬人道主义.他的作品在日本近代社会中颇有影响.
德富芦花的文学活动主要是创作传记.小说.随笔和翻译西欧文学.他的作品以剖析和鞭笞社会的黑暗在日本近代文学中独树一帜.

 

补记:

我曾经把我喜欢的下面这段文字,送给了我尊敬的廖静文馆长:

【清香薰德,永葆洁白.虽在荒草离离的浮世,而不杂于浮世.她虽然悲天悯人,泪滴凝露,面对忧愁,但时常仰望天穹,双目充满希望的微笑.她生在无人知晓的山中,独自荣枯,无以为憾.在山则花开于山,移园则香薰于园.盛开时不矜夸,衰谢时不挥泪.清雅过世,归于永恒的春天.】

楚辞有:“沅芷醴兰香自远,汉柏秦松色愈重”;中国自古就有:“德以立身,技以为用”的做人准则;纵观孙门武学同仁,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