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五行学说"在中医学和孙氏武学中的应用
(2011-01-23 21:21:38)
标签:
健康体育 |
分类: 蒲阳孙门 |
中医学的基础理论有"一气分阴阳,阴变阳和,化生五行."是讲气一元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的关系:万物首先是一气,一气再为阴阳,通过阴阳的运动变化,化生五行,来源于中国哲学的道家学派思想.
五行在中医理论中是指构成天地万物的五种基本物质,用以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和世界是物质多样性的统一体.
气一元论和阴阳五行学说,构成了中医学的三大基础理论.五行学说阐述了万物的多样性,弘扬了朴素的辨证思想.五行对应五脏和五时(天人相应),决定着病理特征和发病的时间:
五行:木
五脏:肝
五时:春
五行代表着五脏的属性,同时对应着五脏常发病的季节,长夏是夏秋季之间的季节.五行相克作为五行学说中的重要部分,一直指导着中医临床实践.
天地万物都存在着金.木.土.水.火五种属性,称为五行.而五行之间又有相克的关系,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循环不断,生生不息.五行相克说明疾病传变的规律,预测疾病的预后.
五行相克包含2个方面:
1.相乘传变:相克属性的脏腑,一个脏腑有病可以传到另一个脏腑去.
如:肝(旺)→脾;叫"肝旺乘脾",旺是旺盛,肝脏的肝气旺盛必然乘到脾,因为肝是木,脾是土,木克土,所以中医有:"见肝之病,知肝传脾",肝病必然会影响到脾土.虚是不足.肝→脾(虚);"脾虚肝乘"同理解释.
2.相侮传变:一个脏腑有病,能够克它的脏腑不但不能克它的病,还可以影响到自己被"反克".
如:肺→肝(旺);金克木,肝是木,肺是金,肝旺,肺不但不能阻止和克制,肺还受到牵制"反克".所以"肝旺侮肺".肺(虚)→肝;"肺虚肝侮"也是同理.
相乘必然侮,乘和侮是同时发生的.五行相克指导着疾病的判断,治则是"抑强扶弱""分清主次".如相侮中的"肝旺侮肺"就要抑制肝的阳气过多,同时扶助肺的肺气.
"抑木扶土""培土治水""佐金平木""泄南(火)补北(水)"都是应用相克原理的中医治法.
"相克"是事物的相互克制.制约或抑制的关系,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五行中每一"行"都有"克我"和"我克"的关系.
以金为例,火克金,故火为"金"的"克我",即金(我)被火所克制;金克木,就"金"而言,木为"我克",即金(我)可克制木.在人体则五脏配属五行的相克关系是肝克脾,脾克肾,肾克心,心克肺,肺克肝.反映了各脏器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
五行相生相克,五行生克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生命活动中常是相生中有相克,相克中有相生,二者相反但又相成,人体通过这些生.克调整,使每一脏的功能不亢不衰达到阴阳平衡.协调动态统一的健康状态.
但是,限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还不能摆脱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的影响.五行学说采用直观的"取类比象"方法,把一切事物全部分为五类,机械地纳入五行之中,不能全面地.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以五行相乘相侮来归纳一切事物之间的关系,把事物本来的辩论法变成循环无端的周而复始的呆板的公式,掺入了形而上学的内容.
我们对五行学,既要懂得它的原意,更要用辨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观点加以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中国传统武术理论是以中医基础理论的阴阳五行学说、经络学说、脏象学说为生理学的依据,武医同源.
一代宗师孙禄堂先生创立的孙氏武学,如:孙式形意拳以五行相克作为拳术对练套路,其中的五行拳由劈.崩.钻.炮.横五种有特色的劲力与金.木.水.火.土相对应,按照五行相生相克,生克制化的原理去演练,动作看似简单,但其内涵深刻,运用灵活,变化多端,重点训练攻防意识和身法.手法.步法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在21世纪的今天,除拳术本义的技击价值外,同时还具有健身养生的运动医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