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在廖静文家做客
(2011-01-23 13:59:19)
标签:
转载 |
分类: 回忆 |
听到这个消息后,我们十分高兴,我马上把这事告诉傅老,傅老说:“我解放前就知道徐悲鸿的大名。”他沉思片刻,挥毫写出了“幽闲贞静,嘶韵成文”一联,将廖静文名字嵌入其中,又将徐悲鸿画马的特点恰到好处地体现了出来。
我们驱车途经悲鸿艺术学院,不久便来到北京郊区西山的一个别墅区,车在一个幽雅的庭院前停了下来。我的心情有些激动,因为从小学起,徐悲鸿、齐白石这些艺术大师的名字就深深地印在脑海里。前不久,我正好买了一本廖静文女士写的《徐悲鸿的一生》,使我对徐悲鸿、廖静文的人生经历有更深的了解。
在这本书中,她写道:“认识悲鸿开始,我的生命就和他紧紧联系在一起;从1957年起,我就与悲鸿纪念馆共命运了,我的一生几乎都在这里度过。我生命的最后一息,也要为悲鸿纪念馆工作,不是为他个人,而是为他那种精神。”
从大门进去,来到了客厅,室内整洁干净,典雅大方,墙上悬挂着廖静文女士书写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篆书对联,柜子上摆放着徐悲鸿先生与她年轻时的合影,茶几上放着一本徐悲鸿的画册。
廖静文从楼上缓步走了下来,见到傅老及一家人,她亲自张罗茶水、糖果。廖静文已80高龄,听力不太好,要带助听器才能交流,可能由于近日劳累,身体显得虚弱。我们大声告诉她:“傅老95岁高龄了,从湖南娄底来,在中国画研究院举办书法展。”
廖静文告诉我们,她的老家在湖南浏阳,去年还在长沙办了徐悲鸿画展。我对她说:“您和我们是老乡啊!”潘荻对她说:“傅老是一名教师,练书法有90年了,艺术成就很高,本来开幕式邀请您剪彩的,您不在北京。张仃去看了展览,评价很高。”
傅老与家人将写好的对联送给她,看到“幽闲贞静,嘶韵成文”的对联,她十分感动,说:“写得很好,很有学问。”她招呼大家喝茶,吃东西,然后我们一起合影留念,她疼爱地抱着傅老的小曾孙女与傅老一家四代人合影。
寒暄一阵后,廖静文拉着潘荻的手走到幽雅的庭院里,说:“石榴熟透了,我去摘些给你们吃。”大家欣喜地跟去。我边走边说:“吃徐悲鸿大师家里的石榴,沾点艺术的灵气。”
石榴树上挂满了咧开嘴的红石榴,叫人垂涎欲滴,大家你一个,我一个摘起来,傅老的曾孙女尚颐调皮而可爱,在树下钻来钻去,我边摘边“咔嚓”抢拍镜头。廖静文递一个给我,又摘一个给傅老的小曾孙女,笑着说:“太好玩了,真是太有意思了。”傅老的孙媳妇双手捧着一大把石榴,情不自禁地带着她的小女儿尚颐绕着石榴树跑着,笑着,院里子充满了活泼欢快的笑声。
告别时,廖静文将傅老和我们送出门外。
我将两个红红的石榴带回了家,作为给女儿的一件珍贵而特殊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