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中国宪法围脖笔记(一)
(2011-01-06 15:16:07)
标签:
杂谈 |
t.sina.com.cn/tongzongjin
(围脖灌水,比较粗糙,唯一精确的是每段不超过140字,呵呵。)
今天又重新阅读了一下中国政治两个最重要的文本:宪法和党章。对比美国宪法和台湾的中华民国宪法,仔细分析“党”、“人民”、“国家”、“宪法”等关键词,发现政治逻辑尽显其中。可见从语言文字的角度,两个文本还是很讲究的。
宪法和党章两个文本最重要的表述应该是“党领导人民和国家”。我们知道,美国制宪主体是"we the people",中华民国宪法相似,是“全体国民”。人民作为制宪主体具有天然合法性,因此两部宪法序言都很短。而中国宪法序言篇幅很长,恰恰因为它试图解释为什么制宪主体不是人民,而是“党领导人民”。
宪法试图解释“党领导人民”的大致逻辑是:1、中国历史悠久,有革命传统;2、中国人民头上有三座大山;3、只有党领导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人民当家作主;4、党领导人民过上好日子并取得很大成就。这一逻辑体现了在革命传统下基于历史的合法性和基于面包的合法性。
也许有人会说宪法序言中“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意味着制宪主体是“人民”,但需注意“确认”一词。实际上,这句话分明是说,宪法只是对前文“党领导人民奋斗成果”的事后确认。由此可以理解,为何宪法总是随政策形势变化,总落于改革之后。因为它本身只是一部“确认法”。
甘阳说政治改革核心是中央政权合法性问题。其实是“党领导人民”合法性问题。因为基于三座大山仇恨会日渐消散,基于面包甜头难一直持续。党并非没有意识到此问题,三个代表思想试图回应,其逻辑是党最先进且能代表人民利益。这是“哲学王”和“委任制”的思想结合,试图替代“基于同意的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