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坡窑子旧店(口述历史)
(2014-04-06 10:39:56)
标签:
车辆大洋水烟也是第二天 |
分类: 长篇纪实文学《走口外》 |
内蒙凉城到呼市必经蛮汉山石匣子沟,这条沟沿路数村,是过去走口
外人牲口休息、打尖的“店口”。现在的芦子沟村,过去路南称小南沟,路
北叫阳坡窑子,南属和林格尔,北归凉城县,南北有七八家店。
路北,即阳坡窑子,有三家大店,也叫“饸饹铺”,卖荞面饸饹。张存
良店,他爷爷手开,山西岚县人,小名二圪蛋。张家店也叫西店,有正房
三间,正房背后又有三间,十来间圈,院二亩。刘柱店,他爷爷刘录民时
开,也是山西岚县人。有正房七八间,西边有一排圈,院二亩。史三店,
他爷爷史大鹏手开,山西崞县人,有正房三间,十来间圈,院二亩多。卖
饸饹是吃,与之配套的还有住。留驼队,留牛羊群,所以院不能小。大店
规模大,影响大,故来来往往的人一说我们到阳坡窑子住,小南沟没人提。
压荞面饸饹床子,臂干一丈长,大男人坐在臂干上压,压一剂捞两碗。
史三爷爷史大鹏,无论有多少人吃饭,每人吃几碗,就凭脑子记,从来要
不差钱。
小南沟的店都是小店,坐南朝北,开北大门。
李银毛今年81岁,爷爷是岚县人,走口外上来,在此开店,他父亲李
老红接着开,解放后,他也开过几年店。他家店是四合院,一亩大,有正
房一间,正窑一间,西边有三间窑,三间房;东边有马棚10间,南边有马
棚七间,一间能拴两个牲口。
他大爷李锁子店在他们西,院一亩大,有正窑六间,西房三间,这是
住人的。此外,南房五间,东房三间,以及还有三间西房,都做了圈。
李福小店在他家店东,和李六小合开。有正房六间,南房六间,东房
四间都是圈舍。
史二娃、史三娃弟兄俩合开的店,是他们的父亲史补和传下来的,有
正房五间,南房五间是圈,院一亩大。
李银毛生于1934年,他记事的年代正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那
时走口外的人真多。早晨起来,向东一望,走口外的人“涌涌”地过来了。
有人路过他们村卖儿卖女,卖老婆。他们村牛占元爷爷牛福义的女
人就是买的,右玉人。他们村李金财和他同年二岁,有年,李金财和他母
亲被卖给他父亲李安,他当时五岁,老家左云。
这条路是山西人走口外的主线,无论是晋南、晋中、晋北,大多数人
都要经杀虎口、厂汉营、草窑子、黄家窑、永兴沟、旧凉城、韩家棚、阳
坡窑子、西沟门、公喇嘛,到归化(现呼和浩特市),然后到内蒙古前山、
后山,乃至于包头。
清雍正五年(1725),在右玉城设朔平府,分管朔州(朔县)、左云、
马邑、平鲁、右玉,代管宁远厅(即现在凉城县)。清乾隆年间,出于军
事需要,右玉驻扎的将军迁到绥远城(今呼和浩特市),大量驻军随之北
迁。朔平府城由繁华走向萧条,中华民国成立后,撒销了朔平府,归雁门
道管辖。
李银毛说,旧时代从归化城到右玉的路上,经常奔走着担担送信的邮
差。他们担着120斤(老秤)信件,步行220里到右玉城,中途在阳坡
窑子吃饭,一天只吃一顿,无论阴晴雨雪,阳坡窑子店都要给邮差准备饭。
饭食定量,一人莜面三斤,土豆三斤。
民国时,从杀虎口往归化城押运税银或饷银,那时这条道是沿河滩走。
有回,三辆押运车走到石匣沟,坐下来歇脚,吃干粮。猛不防黑云压顶,
雷声隆隆。他们急忙赶车,想冲过河滩。车至河心,洪水瞬间将三辆车冲
走。车上运的是50辆的银锭,水退后,银锭基本上找到了,个别被泥沙掩
埋,村人挖掘,有少数人得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该村村民李存福放,
羊,在河滩上挖水坑饮羊,挖出一个元宝,底下打官印。李存福用这个元
宝给他弟弟李福明娶过媳妇。元宝给了李福明岳母,老人“服”不住,很
快就死了。
日寇入侵后,在小南沟驻兵,有百十号人。鬼子把小南沟的闲房拆了
生火,正房住人。阳坡窑子的房屋、店铺一律烧毁,把村里百姓全部赶走。
村人到南梁、赵连沟、桥洞沟、老汉沟挖窑居住,村南、村北的店铺从此
消失。
那年,先旱后涝,李天娃妈拔荞麦,李天娃父亲人称三羊倌。有个鬼
子患病,心悸心慌,据说得吃人心。两个鬼子相跟着,在荞麦地将天娃母
亲杀死,挖出心在砂锅炖熟,吃了。那年天娃母亲才29岁,死后丢下五个
娃娃。
1943年鬼子撤走,磨盘山上的炮楼头天建起,第二天鬼子就命人拆毁。
鬼子撤退前,这条路上土匪不断。有个土匪是本地缸房窑村人,领着
十几个土匪,在石匣沟抢人,为时一年,被傅作义部消灭。
还有个内蒙古托县土匪头子,外号“干豌豆”,率一团人马,人称“下
团兵”。有回他们进村抢劫,有个牛倌吓跑了,他们喊站住,牛倌不站,被
一枪打死。
村里有位姓李的大娘,70岁,听说土匪来了,抱着一罐铜钱,藏在河
西山药窖。土匪喊话让她出来,她不出,被一枪打死,土匪以为她抱的是
大洋,一看是铜钱,顺手倒在河滩。
土匪还打死李银毛的大爷爷李高锁。有年,此地修路,李高锁开小卖
铺,修路人中有个相录民,问他赊水烟,他不赊给。相录民当了土匪,带
人要了他的命。
阳坡窑子现在叫芦子沟,村子坐在高处。村前是一片平展农田,蒲扇
形状。宽阔的公路向西直通呼和浩特,向东通往东口——张家口,因此车
辆很多。有六七家人在路边搭棚,给过往车辆加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