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小学北师大版数学教学 |
分类: 教学指导 |
从我校2006年开始推广使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以来。师生和家长等各界普遍认为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是适合现代化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它淋漓尽致的展现出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数学为生活服务的深刻道理。它真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真正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生活与数学密不可分的事实。使学生既能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又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关注学生情感的体验,促进学生的高尚的情操、完备的人格的形成,较好地落实素质教育,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是一套质量高、效益好、深受师生和家长喜爱的教材。
一、教学中的欣赏。
自北师大版教材在我们校实施以来,我组每个任课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体系及每个知识点的基础上经常进行同年级和不同年级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觉得新教材有如下几个欣赏点:
1、以生为本,可学性强
(1)图文并茂,人文性强
全书以学生喜闻乐见的 “智慧老人”、“淘气”、“笑笑”、“机灵狗”四个卡通人物引出教学内容,拉近了学生与知识间的距离,使学生情感上感觉更亲切。
(2)以学生为立足点,深受欢迎
教材的设计形式是站在学生的角度,通过儿化的语言、色彩鲜艳的插图呈现的,浅显易懂,趣味性强,深受学生喜爱。
(3)由浅入深,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
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由浅入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是不可能一次完成到位的,需要经历逐步深化、提高的过程。编者根据学生和知识基础、心理发展规律以及知识的特点,教材对四个领域内容的安排,采用逐步拓展,渐进深化的结构,较好地帮助学生逐步学习知识,提高综合能力,达到各方面的要求。例如,空间与图形领域的认识是分空间和图形两条线索安排的。空间的认识上,一年级上册安排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接着在一年级下册安排第二单元《观察与测量》,通过学生的观察活动,学习从多个角度观察物体和测量物体长度的知识和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再接着在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安排《方向与位置》,在实地观察的情景中,认识东、南、西、北,并说一说生活环境中建筑物所处的方向,加强学生生活中空间观念;然后在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安排《方向与路线》,进一步辨认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的方向,并结合生活中的交通图、游乐图的情境,说一说行走的路线,设计一些简单的路线图,并在实地的体验中学习认识方向和辨认路线,有意识、有计划地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实际应用能力。
2、编排以活动为载体,可教性强
北师大版教材突出的特点是按照《标准》的要求,突破了以往的以例题为中心的呈现方式,以数学活动为线索展开相关的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地参与、探索和交流,这是其它一些教材所不同的。编者巧妙地通过“看一看”、“做一做”、“想一想”、“说一说”、“读一读”、“我的成长足迹”、“问题银行”等栏目,促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反思等活动中,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发展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寓教法、学法于教材中,充分地落实了《标准》的要求,让教师能容易、灵活地运用教材组织教学,是大胆和有价值的创新,体现了教材的多功能性和实用性。
3、情境贴近生活,时代性强
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北师大版教材一个突出的亮点。每一节以一个学生中生活中熟悉的、引人入胜的情节为主线贯穿全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所有课例中的情境相对独立又相互连贯,丰富多彩,较好地解决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问题,起到很好的知识与生活的桥梁作用,可谓匠心独具。
(3)与其它版本的实验教材相比,突出地体现出时代性
从第一册开始增加了统计知识、比较、分类、可能性、方向方位、图形欣赏等知识的教学;淡化计算,增加时代应用更多的估算教学;应用题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为主,体现时代性。
(4)与时俱进,增加了现代技术手段合理使用
适应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的现状,教材增加了计算器、计算机等现代计算工具和现代技术手段合理使用的教学,提高计算的效率和解决问题效益。
(5)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鼓励运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互助,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逐步培养创新意识。
4、知识与技能兼顾,科学性强
(1)内容选择和编排合理,具有科学性
(2)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学习方式
通过展现知识的产生和应用过程,形成“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叙述模式,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学习方式。
(3)注重科学态度的培养
全套教材注重学生探索规律和验证结果的合理性的学习,增加了富有现实意义的、与学生经验符合的、具有一定数学价值的、具备一定探索性的问题,从小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中的不适
我们高年级数学教研组集体讨论认为,作为一种新教材,北师大版教材在使用过程中虽然有很多的赏识之处,但也有教师觉得不太适应的地方,我们不适应教材的观点和建议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的课题只见情景,不见教学内容。尤其是数与代数部分课的题目,让人感觉内容华而不实,数学味很淡。作为数学教材没了数学味是一件让人感到特别不舒服的事。比如教学二年级上学期学习分一分与除法时,有课题《分桃子》《分苹果》《分香蕉》等,下学期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时,有课题《分苹果》《分橘子》《分草莓》,而《有余数的除法》这一数学标题被取消了。新教材数学标题为了联系生活实际,完全舍掉了老教材完整数学体系的标题。如果像一年级的课:《可爱的校园》另标为(数数)、《小猫吃鱼》另标为(0的加减法)等,让教师看后明确教学内容。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系统的印象。
(1)、北师大版对“百以内数加减法”作出了重大的改革,加法只分不进位加和进位加,减法分不退位减和退位减,不再细分,强调列竖式计算和口算并重,重点掌握方法,教材从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一下就跳跃到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缺乏大量口算训练和巩固练习,计算基本功不扎实。我认为即使在计算机高度普及的今天,百以内数加减法口算也不能淡化,因为小学数学教育承担着基础性和普及性的任务,这是最基础的数学知识。所以在引进西方教育的同时,也要借鉴中国传统教育中的一些好的做法,不能否定一切,要在保持传统优势上求发展。
一些小知识点还可以更完备
1)位置与顺序的内容建议增加“里、外”认识的知识
在一年级上册教学学生认识位置与顺序,除了现有认识“前、后,上、下,左、右”六个位置外,现实生活中还常用到“里、外”这一对位置关系,如校园外,小鸟在笼子里,在教材编排中可酌情考虑增加有关的内容。
2)立体图形的认识,在高年级建议适当穿插不规则的立体图形的认识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物体,除了在现有要求学生掌握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知识外,还可以根据生活的实际需要,增加如生活中常见的圆台、梯台、环柱、椭球等特殊的立体图形的知识介绍,甚至增加一些常见的不规则立体图形的认识,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更好地发展空间观念。
3)与国际接轨,建议添加一些国际常见而非国际通用单位的知识
随着世界经济不断发展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与国际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接触或使用如英尺、英里、英磅、加仑等外国常见而非国际通用单位的情况将会越来越多,在适当的时候穿插介绍这方面的知识,将让我们的学生走向世界起到较好的知识贮备作用。
4)根据国情,适当增加一些有关新型农业、工业、旅游业经营的场境
目前,全国的经济发展还太均衡,农业、工业、旅游是主要的经济产业,在学生第二段学习中适当增加生产、经营的信息,扩大知识面,对于学生长大后参加工作、建设祖国有较大的促进和帮助。
三、教学中的困惑
1、使用计算器应把握的尺度。
四年级上的教学主要是小数的四则运算,尤其是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如果放开使用计算器势必会影响孩子们计算技能的形成
3、相遇问题中的相遇时间是小数,不便于孩子们的理解,要不要相遇时间改为整数。
4、课堂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后,学生讨论的热烈,有时偏离了数学的研讨范围,如何能做到收放自如?
以上是我们教研组的同事在教材使用中的一些感悟和困惑,如有不适的地方请指正,我们会虚心地听取。
人生中许多美好的东西都是从勤奋进取中得到的,当我们把教育教学工作作为一项事业,就会为之奋斗,无怨无悔;当我们把教育教学工作作为一门科学,就会不断地探索,乐此不疲;当我们把教育教学工作作为一种艺术,就会追求更加美好的境界,创造出神奇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