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漫画《潮》广受好评?】
http://www.toutiao.com/i6439247365202248193/
上海网友@胖子0641 喜欢我的作品,继收藏十余幅我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见报手绘原稿后,日前第四次收藏我的手绘稿。这三幅重新绘制的作品是《潮》(46×59cm,钢笔水彩,曾获第二届"中国漫画金猴奖"、黑龙江省第五届“文艺创作大奖”);《未来城市交通事故》(39×53cm,钢笔水彩,曾获第四届印度国际漫画比赛特别奖);《——好逼真喔!》(43×32cm,钢笔水彩,曾入选比利时第42届科诺克国际漫画艺术节)。他这次选择的原因,第一幅是我的代表作,第二幅画中的房子和汽车好多,第三幅有趣。
http://p1.pstatp.com/large/2c3400033865fb03eed1
http://p3.pstatp.com/large/2c340003386e38144c30
http://p1.pstatp.com/large/2c3a0001703d4e1964db
《潮》的确是我的代表作,王复羊先生(原北京市美协主席、中国美协漫画艺委会主任)对《潮》的评析是:“《潮》这幅画从构思到表现均引人注目。作者借用寓言的表现方法,揭示了当今社会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问题——搞形式主义“花架子”,一窝风,已成为一大祸害。这幅作品以贴切的表现方法,辛辣地鞭挞了这一社会现象;画面的构图、设色、造型也均完美,充分显示了作者的创作实力。”
http://p1.pstatp.com/large/2c3800016d92ece265a9
晁楣先生(原黑龙江省美协主席、中国版画家协会副主席)对《潮》的评析是:“有人说,漫画肌肤上每以根毛孔无不渗透着宏观和微观世界的信息细胞。漫画家需要有聪颖的头脑、锐敏的眼睛和丰厚的学识。从而能从平凡普通的生活表象中抓住本质矛盾的契机,并在纷繁杂乱的情理纠葛中提炼出简洁而中肯的艺术语言。可以说,张滨的《潮》使这一论断又一次得到验证。长期以来,中国社会不分时间、地点、条件、特性的一风吹、一刀切、跟着跑的现象,无处不有,这种弊病,大‘’则祸国殃民。小则坑人害己。《潮》的作者通过众多动物变为得奖的斑马皮毛纹样的画面景象,揭示了这一深刻的社会问题,在诙谐中包括着辛辣的讥讽,深入浅出、言简意赅。”
http://p1.pstatp.com/large/2c3a0001716d2477b4c5
诗人李洪波先生在《经济日报》为《潮》所配打油诗是:“金牌加身正撒欢,“亲眷”冒出一大串,只缘斑家美名传,牛羊鹿象皆姓斑⋯⋯”
http://p1.pstatp.com/large/2c4600016eea60276927
作家郑荣基先生在《鹏程》杂志为《潮》撰写的评析是:“这不是鹿、羊、牛、骆驼、大象吗,怎么都长着一身斑纹?原来,在一次动物时装比赛中,斑马因为身上的花纹十分美丽,荣获“xxx优”的金奖,于是乎,鹿、羊、牛、骆驼、以致大象都争相仿效,纷纷作斑马纹状,甚至比斑马有过之无不及。这些动物们似乎并不明白它们的皮色花纹正是自己生存的天赋、自己的美丽和个性所在,并不考虑如何去突出自己的特色、发挥自己的长处,而是见谁被看好就模仿谁,见别人模仿就跟着模仿,你模我仿,一哄而上。倘若某日长颈鹿因长颈的特殊也荣获个“xxx优”的金奖时,这些动物恐怕又要洗下身上的斑马皮,想方设法吊脖子作长颈状了。
作者寄情于物,寓思于画,心裁别出,让人浮想联翩,令人回味不已。不是么——潮,一个当下使用频率很高的词语;潮,一种你我都看过或多或少被冲击过的东西;《潮》一幅涵盖社会种种现象、浓缩人类某些行为的精彩画面。“
http://p1.pstatp.com/large/2c4500019a1270dc96b4
去年,中山市纪委官方微信希望我提供一幅与“文化自信”相关的漫画。我逆向思维,提供《潮》讽刺文化不自信。人们懂得,因为文化的差异性构成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文化的多样性使世界更美好。忽视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想把全球的文化变成单一文化,是无视历史的痴人说梦。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决定,我们民族无法照抄照搬任何国家的发展模式,这在于文化DNA的不同。尊重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走出适合自己历史和国情的发展道路,这是必须的。没有文化自信,必热衷学皮毛,走邪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