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2月29日刊于《中华新闻报》
漫 画 为 桥 去 台 湾
张 滨
海峡两岸开展文化交流以来,大陆的科技、教育、卫生、文艺、体育等各界人士每年都有许多团体赴台进行学术交流。美术界除漫画以外各画种均有画家以各种形式在台湾办画展或赴台交流。1994年3月,台湾中华漫画艺术推广协会理事长杨进士、荣誉理事李阐等4人抵达北京、上海等地,会晤中国美协副主席华君武,漫画艺委会主任丁聪及王复羊、何韦、詹同等大陆漫画家多人,使隔绝40多年的两岸漫画界开始以交流为目的的接触。但因种种原因,交流项目一直未果。
1996年底,台湾中华漫画艺术推广协会杨进士理事长致函与我,询问是否可能同黑龙江日报合作举办一次海峡两岸漫画界艺术交流。经过双方共同努力,逐步达成联合举办“海峡两岸传播媒体生活幽默漫画比赛”,并先后邀请大陆漫画家赴台、台湾漫画家来大陆相互交流的协议。
次年11月,《黑龙江日报》和《生活报》同日刊出本次漫画比赛征稿启事。此后两个月内,《光明日报》、《讽刺与幽默》、《金融时报》及香港《大公报》、美国《国际日报》先后转登本次比赛征稿讯息,在海内外引起广泛反响,应征画稿雪花般寄至比赛组委会。
今年2月3日,我与黑龙江日报社编委、本次漫画比赛大陆方面评委杨殿军从香港乘飞机抵达台北桃园机场,见到台湾漫画家杨进士、李阐、许贸淞、王平、郑福源、叶顺发等人手持“欢迎大陆漫画家首次访台”的标语等候在机场出口,使我们顿时感到两岸同胞的骨肉亲情。因为是近50年来首次有祖国大陆漫画家访台,台湾各大媒体均对本次交流进行采访报道。台湾《中国时报》、《民生报》、《中央日报》、《大成报》、《自由时报》、《台湾立报》及《漫画家报》、《漫画时代》杂志多以“大陆漫画家首次来台”为题刊出文字与图片报道。2月5日新华社主办的《参考消息》也刊出摘自台湾中央社的题为《海峡两岸举行首届漫画交流》的报道。
在台湾的8天时间,台湾资深漫画家李阐先生和许贸凇先生始终陪同我们,先后去了东北角海岸、宜兰、太鲁阁、花莲、东部海岸、太麻里、高雄、台南等地,又经台中、苗栗、新竹返回台北,可谓环台湾之旅,美丽的宝岛给我们留下难忘的印象。台湾中华漫画艺术推广协会在台北和高雄两地多次以座谈会和晚餐会的形式安排我们与当地漫画家见面交流,我们还参观了台湾漫画名家王平、郑福源二人的工作室及联合报系办公大楼和编辑部,使我们了解到台湾漫画同人的工作与生活情况,也使我们看到漫画在台湾与大陆之岐处。值得一提的是,台湾国民党中央委员会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黄丽卿女士、总干事张逸华先生设宴款待我们及许多陪同的台湾漫画同行,显示出台湾高层对本次交流活动和漫画家的重视。
我觉得在台湾活跃的漫画有三大类:一类是时事政治讽刺画,大小报刊每日可见;另一类是生活情趣四格或多格漫画,内容有雅有俗,这一类漫画除在报刊上以连载形式刊出外,也有许多以画册形式出版;还有一类是面向青少年的日本式卡通连环漫画,此类漫画在台湾市场颇具规模,所有书店都设专柜,专营这类漫画的书店也不鲜见。台湾的漫画报刊过去和现在都比大陆多很多,只是其多数为昙花一现,今年办了明年停。像祖国大陆的《讽刺与幽默》、《中国漫画》、《漫画月刊》这样能持续办10多年、发行量10多万份的很少见。
由于历史背景、某些理念和生活习惯不同,海峡两岸之间的不同随处可见。而由于同是炎黄子孙,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两岸之间认同处也比比皆是。虽然许多台湾漫画家来过祖国大陆,但他们对大陆实际情况了解不多,我们与台湾漫画家交流的同感是:彼此求同存异之心十分明显。鉴于这种状况,举办本次漫画比赛,分为两岸主办单位各自征稿、评选、授奖,之后将双方入围作品汇集一处,两岸漫画家共同观摩、比较、研讨。这可能为目前双方最易接受的交流方式。
毋庸置疑,随着海峡两岸文化交流领域的继续拓展,两岸漫画交流也将不断掀开新的一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