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脉诊
(2022-04-10 07:32:14)
标签:
中医 |
分类: 医学临床 |
婴幼儿在诊病时不易合作,每因恐惧不安而致脉息迟数变化较大,故3岁以下小儿不采用脉诊。由于小儿寸口脉位短,不能容纳三指以切寸、关、尺三部,因而常采用“一指定三关法”,即以医生手的食指或拇指按于寸口部切脉。切脉时,要用轻取(轻用力按在皮肤上)、中取(用中等力按至肌肉)和重取(重用力按至筋骨)三种不同的指力切取,意念集中在指下,每次诊脉时间不应少于1分钟。
正常小儿的脉象平和,较成人软而稍数,年龄越小,脉跳越快。如按成人的一呼一吸计算,新生儿七八至,1-3岁六七至,4-7岁约六至,8-13岁约五至,14岁以上儿童脉象则与成人基本相同,四五至。
另外,小儿脉息至数因哺乳、啼哭、活动等增快,故诊小儿脉则以入睡或安静时较为准确。
小儿病理脉象主要有浮、沉、迟、数、有力、无力六种基本脉象。
《小儿药证直诀•小儿脉法》云:“脉乱不治,气不和弦急,伤食沉缓,虚惊促急,风浮,冷沉细。”提出了乱、弦急、沉缓、促急、浮、沉细6种脉象的病理意义。
一般以浮、沉、迟、数脉辨表、里、寒、热;以有力、无力脉定虚实。
凡轻按即能触及为浮脉,多主表证。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浮而重按却无多为正气将绝,主病危。
重按才能触及的为沉脉,多见于里证。沉而有力为里实,沉而无力为里虚。
脉搏迟缓,来去急促,一息六七次以上为数脉,多主热证,数而有力为实热,数而无力为虚热。
此外,其他脉象在儿科有时也能见到,如滑脉见于热盛、痰湿、食滞;洪脉见于气分热盛;结脉主气血亏虚或寒凝瘀滞;代脉多主气血虚衰;弦脉主惊风、腹痛、痰饮积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