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河北古建行记16』邯郸北响堂石窟Ⅰ——这里也有莲花藻井

(2012-02-21 08:45:43)
标签:

河北

邯郸

鼓山

北响堂

北齐

石窟

释迦洞

刻经洞

莲花藻井

杂谈

分类: 河北

    从常乐寺出来,抬头望了望高耸在眼前的鼓山,腰间可以清晰地看到北响堂石窟了。

    01. 天还是湛蓝,不知道从北响堂石窟继续往上,风景怎么样
http://s4/middle/6ff6b6edhb96f8c89e623&690


    02. 门口不给存包,只得负重爬到半山腰。有一大婶在文保碑处摆了摊点,卖点简单的东西。很好心的让我们把包包存在她那儿,直到我们拜访完北响堂,还在一直等我们,彼时已是日落月升!感激!
http://s16/middle/6ff6b6edhb96f8c9be96f&690


    03. 北响堂中窟释迦洞
http://s14/middle/6ff6b6edhb96f8d9002bd&690


    04. 北响堂中窟飞天近写

http://s8/middle/6ff6b6edhb96f8cb82167&690


    05. 北响堂中窟
http://s16/middle/6ff6b6edhb96f8dad712f&690


    06. 北响堂中窟背光近写

http://s14/middle/6ff6b6edhb96f8cd2749d&690


    07. 北响堂中窟窟门

http://s12/middle/6ff6b6edhb96f8d56bdeb&690

    08. 北响堂中窟窟门莲花近写
http://s14/middle/6ff6b6edhb96f9797e62d&690


    09. 北响堂中窟纹饰

http://s6/middle/6ff6b6edhb96f8c48aa25&690

    10. 北响堂中窟柱

http://s10/middle/6ff6b6edhb96f8c639e49&690

    11. 北响堂中窟
http://s7/middle/6ff6b6edh78f18e030af6&690


    12. 北响堂中窟内

http://s14/middle/6ff6b6edhb96f8cec97dd&690


    13. 北响堂中窟菩萨近写

http://s6/middle/6ff6b6edhb9708e4d9525&690

    14. 北响堂中窟窟门雕刻
http://s9/middle/6ff6b6edhb96f8cfc59d8&690


    15. 北响堂

http://s8/middle/6ff6b6edhb96f8d3d3b37&690

    16. 北响堂
http://s1/middle/6ff6b6edhb96f8d6eb4c0&690

    17. 北响堂南窟刻经洞

http://s6/middle/6ff6b6edhb96f8ff148c5&690


    18. 北响堂南窟窟门上方飞天

http://s10/middle/6ff6b6edhb96f9033c919&690

 

    19. 北响堂南窟  左壁

http://s9/middle/6ff6b6edhb96f8fb496d8&690


    20. 北响堂南窟  右壁

http://s7/middle/6ff6b6edhb96f904ebb96&690


    21. 北响堂南窟内
http://s2/middle/6ff6b6edhb96f90ca6341&690


    22. 北响堂南窟,著名的莲花藻井,也有四座宝珠

http://s2/middle/6ff6b6edhb96f909ec221&690


    23. 北响堂南窟
http://s10/middle/6ff6b6edhb96f9073bf39&690

    24. 北响堂南窟,当中佛像顶上仍有一处石雕莲花
http://s3/middle/6ff6b6edhb96f90942f52&690

    25. 北响堂南窟
http://s16/middle/6ff6b6edhb96f90df961f&690

    26. 北响堂南窟
http://s9/middle/6ff6b6edhb96f904804e8&690


    27. 北响堂南窟窟门石雕
http://s7/middle/6ff6b6edhb96f9009e866&690


    28. 北响堂南窟窟门石雕  之二

http://s5/middle/6ff6b6edhb96f8c71e694&690

 

    29. 后补一张:网上寻得一张 日本私人藏的两件北响堂南窟佛像手部。是怎样的美丽,看看吧。。一件丰腴柔润;另一件拇指内倾,中指无名指提按什物,食指和小指轻搭其上,手腕转折,尽显动态。

 http://s5/middle/6ff6b6edhb9fcdb3aec54&690

    附相关介绍:

    释迦洞是一座富丽堂皇的洞窟,窟门的雕刻极具华丽,变形为装饰图案的龙体从窟门两侧盘旋上升,至门顶端龙首昂扬,二龙相望。窟门甬道的墙壁上雕刻缠枝纹、联珠纹饰。窟门左右两侧还雕刻有近2米多高的胁持菩萨像。在两开间内各有一个大佛龛,佛龛内雕刻手持法器的武士。门侧高大的石雕柱子底下卧着两只巨大的石狮子。石狮把门是中国的一大特色,具有镇安、辟邪等寓意。释迦洞的石狮把门是中国较早的实例,尽管此前中国的汉代已经大量使用石狮,可作为建筑物门前的石狮却很难觅到。

    刻经洞是北响堂山另一个重要的洞窟。其开凿的时间大概在北齐天统年间,也就是公元565年。洞窟外形明显流露出受印度犍陀罗风格的影响,呈现出一座覆钵塔的造型。这种造型在早期佛教中是为了安葬佛祖释迦牟尼特意创造出来的。传到中国便成为一些高僧大德圆寂后的神圣象征。这种石窟造型到后来成为中国石窟艺术的经典之作。

    北魏孝文帝实行汉化改制,追崇汉晋并极力吸收南朝文化,这种风尚在当时佛教造像的艺术上显现,即为著名的“秀骨清像”。“秀骨清像”本为风行于南朝的一种画风,《历代名画记》中记南朝画家陆探微有云:“陆公参灵酌妙,动与神会,笔迹劲利如刀锥焉。秀骨清像,似觉生动,令人懔懔若对神明。”北魏中后期的佛教造像汲取了这种南朝名士画风,所雕塑佛像面相清癯,下颌内削,形体瘦细,四肢修长,给人以清秀俊美之感。

    而到了北齐时代,“秀骨清像”已不再风行,响堂山石窟中的雕像面相丰圆,脖粗鼻短,眉梢低垂,体形健壮,肌肉丰满,立像身躯略粗,如上大下小的圆柱状。佛像的面部表情,从威严庄重转向温和安祥,大多佛像嘴角上翘,含露微笑,给人以优雅蔼然之感。衣着简洁流畅,褶纹稀疏,轻薄体贴,先期那种线的造型也已不再突出,对形体自然形态的立体表现开始着重。

    (来源:凤凰 http://fo.ifeng.com/foyibolan/detail_2010_01/20/296422_2.shtml

           豆瓣 http://www.douban.com/note/9472103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