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四方:一片甲骨惊天下
(2011-01-13 20:00:47)
标签:
福山区甲骨文宋体王懿荣纪念馆《老残游记》旅游 |
分类: 走四方 |
到河南安阳,一定要去看中国文字博物馆。博物馆的规模很大,展品很全,从甲骨文、金文一直到现代汉语、各少数民族的文字都有,还有一些新中国成立之后为少数民族新创制的文字。展示的手段也很先进,有不用戴眼镜就可以看的立体电视。
在这里第一次看到了真正刻着甲骨文的龟甲。以前以为龟甲是刻在乌龟背上,实际上它是刻在乌龟的腹部,刻字的笔画也非常细,不仔细看甚至找不到,而且一张龟甲上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像想象中的密密麻麻。
从甲骨文中能够了解到商朝的社会生活。商朝人占卜非常频繁,甚至一日三卜,对于占卜的过程有着明确的记录,占卜的是什么,得到的卜词是什么,实际应验的情况是什么。中国对于历史记载非常重视,历朝历代都有史官专门负责这件事情,这个习惯大概从商朝就已经开始了。
甲骨文直到清朝末年才被人们所认识,其过程也很有戏剧性。清末光绪25年(公元1899年)秋,国子监祭酒(相当于教育部部长)的王懿荣(1845—1900)得了疟疾,派人抓药,无意中看到其中的一味叫“龙骨”的药品上面刻划着一些符号。王懿荣对古代金石文字素有研究,觉得这不是一般的刻痕,很像古代文字,便派人把药店所有刻有符号的龙骨全部买下,后来又多方搜购,累计共收集了1500多片。他从甲骨上辨识出“雨”、“日”、“月”、“山”、“水”等字,后又找出商代几位国王的名字,由此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王懿荣是幸运的,但国家不幸。1900年八国联军进北京,慈禧西逃。国家不幸,国人何幸之有?王懿荣写了一首绝命词,悲愤服毒坠井而死,年方56岁。王懿荣是烟台人,现在福山区有王懿荣纪念馆。王懿荣殉难后,他所收藏的甲骨大部分转归好友刘鹗,就是《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字铁云,他把所藏甲骨资料整理出版,名为《铁云藏龟》,这是甲骨文研究的第一本书。在甲骨文研究方面最有名的是董作宾、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因为他们的字或号中都有一个“堂”字,所以被并称为“甲骨四堂”。
甲骨文已经是非常成熟的文字,甲骨文之前一定还有文字,但我们现在不知道。不知道谁会成为第二个王懿荣。
甲骨文的故事很多,随便拿出一个都够讲半天。对文字感兴趣的人,一定要去看看。博物馆尽管建设标准很高,但不用买门票,外地人可凭身份证直接领取门票,本地人节假日需要提前预约。国家幸,国人才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