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儒家的明德与佛教的智慧——昨天去商业区的一些思考

(2013-12-22 10:06:35)
分类: 修身修心
昨天晚上我去郑州市最繁华的商业街区,看到很多女孩从背影上看,她们没有任何不同,看前脸,大多数女孩都化妆,画出来的样子也没有什么不同。大家的穿衣打扮,仿佛都是从一家服装店买来的。我和爱人吃了棒约翰的披萨,和必胜客也没什么区别。我们这辈子买了这么多东西,他们有根本性的区别么?好像这条牛仔裤与那条并没有什么不同,这辆车与那辆车也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现在全球加速融合,流行文化大行其道。这是一种悲哀,一种克隆时代的悲哀,人在追求个性,却渐渐地被背后操控着,变得越来越像机器。既然这样,为什么我们还要追求这些没有价值的东西呢?
《大学》第一句话就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直视境观,直接揭开文章的主题。后面再以非常严谨的逻辑一层层为我们讲解,所以说,其实读大学,真正能读懂第一句,后面的就不用读了。

整篇《大学》,结构之严谨,说理之分明,让我大为叹服。从第一句开始,就是非常有次第的。“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这相当于曾子告诉了我们修行的次第。从“明明德”开始,到“止于至善”。那么也相当于佛教中的成佛的境界:”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明明德,一定是第一重要的。没有明明德,何谈亲民,何谈觉行圆满。所谓明白自己的明德,就是释迦牟尼佛成道是说的“一切众生皆具如来德相”。我们自性的清明本来具足,本来就在我们的内心里面,何劳去东找西找。神秀禅师说的一点都没有错:“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我们要随时检点自己的内心,就像时时都要擦去内心的灰尘一样,通过这样不断的修整,让自己狂乱的内心归于正道。、

其实我一直认为,六祖慧能和神光都没有错,人的修行过程一定是渐修而顿悟的,所谓量变引起质变。只有修行到达了一定的高度和境界,才会去碰触那个顿悟的线。没有碰触到那根线,差一丝一毫,都不会悟道,没有捅破最后那层窗户纸。

那么什么是正道呢,就是一个正常的人心之道。孔子在《乾卦·文言》里面说到:“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去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凶。”南老解释这句话是:这就是一个明白通达,敬天爱人,作息规律的正常人嘛。

我想这与《金刚经》所讲的般若智慧一定是相通的。六度波罗蜜,持戒、布施、忍辱、精进、禅定、般若,都是要以智慧为前提,那么明德,就是获得人生大智慧。我们大多数人之所以没有得到其本自具足的智慧,是因为我们不够正常。我们被贪欲,嗔恨,嫉妒等所蒙蔽。我们看到精神病人不正常,但是精神病人可不会觉得自己不正常,反而可能还会觉得我们不正常。我想这与圣人看我们凡夫俗子是一样的。是因为我们自己不是大人,没有“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去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凶。”太不正常了。

当我们人心回归正常的状态,自然获得其般若智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