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深度:锂电池和稀土永磁双星闪耀,会统治市场两年】

(2016-05-22 15:44:52)

这波大盘的暴跌过程中,最大的亮点,就是锂电池和稀土永磁逆势爆发,这两个板块内在的联系很多,之所以能够如此凶猛的行情,主力敢逆势强行运作,必然有足够的逻辑支撑。

锂电池板块在本周五全面调整了,稀土永磁也冲高回落,很多人认为锂电池见顶了,而我的观点恰恰相反,我认为这一切都还没有结束,顶部不是这样的,我要告诉大家的是:锂电池和稀土永磁双星闪耀,会统治市场两年,未来两年,触理必大牛,沾土必黑马。

在3月底开始大力度参与锂电池行情,在一片悲观情绪中,大胆做多锂电池行情的时候,我就做了很多深入的分析,并且对比的就是2009年-2010年的稀土永磁行情,没想到的是稀土永磁在这波行情中也竟然卷土重来,但经过我强两周的再次研究后,我认为,稀土永磁也具备极强的驱动逻辑。这两个板块必然是A股熊市中两大霸主,所以别去想着见顶这些事,早着呢。

1、业绩驱动逻辑。

在熊市大牛靠业绩,小牛靠事件。如果在熊市下能成为大牛股必然有极强的业绩支撑。因为这需要几乎市场绝大部分资金的参与,基金,游资,私募,大户,散户,各路资金的众星捧月才能形成。

锂电池的业绩就不用我啰嗦了,2季度的业绩还会超预期,业绩修正还没来呢,当前有上市公司已经曝出碳酸锂一吨已经18万了,氢氧化锂19万一吨。这个数据比一季度的14万又上涨了。

稀土永磁类业绩依靠两个驱动,一个是国家收储,一个是新能源汽车的电机,国家收储是未来3年都会对上市公司有极大促进的,新能源汽车就不多说了,跟锂电池一个逻辑。稀土永磁的业绩预计在第三季度会有增长体现,第四季度明显体现,明年第一季度爆发。现在的稀土就是去年第四季度的锂电池。

上市公司去哪里找业绩出现大爆发的,不炒他们炒啥呢。

2、行业周期出现长期周期景气。

新能源汽车的黄金10年以及国家稀土收储,都成为锂电池和稀土两个板块的长期驱动逻辑,如果业绩只是昙花一现,类似猪肉等,但是新能源汽车的爆发不用怀疑了,全世界纸上谈兵那么多年,真正被量产的就是锂电池动力汽车,市场决定一切,几年1-4月份新能源汽车长销量超过150%的增长,还有什么可怀疑的呢。

看看早早进入的资金有几个出的,股东减持又怎么样呢,管理层减持又怎么样呢,基金,各类机构该买还是买,当升科技这种,基金一直是净买入的。今年还能买的价格高,2年后会更高。长期资金在熊市下唯一能确定性的就是这个版块。

稀土永磁,基金已经有先知先觉的了,到第二阶段就更明显,因为他们刚开始去调研。锂电池调研已经是最大热门了。怀疑的时候,永远不是最后的时候,一致性预期形成,也许就算到顶了,现在都是过程。

行业周期一旦打开,势不可挡,大家去看看网宿科技代表的CDN市场,这就是景气周期的明星股票,创业板能在历史新高呆着的有几个,网宿科技依靠的就是行业环境景气周期。

3、资源价格上涨驱动力。

无论是锂电池也好,还是稀土永磁也好,两个都是矿产资源价格上涨或者预期上涨形成的爆发逻辑,这个在全世界都是暴利的来源,什么都没变的情况下,价格暴涨,带来的全是利润。且业绩拐点刚刚形成的时候,爆发力最强,这就是通常说的戴维斯双击,不仅业绩大幅度增长,而且估值水平大幅度提高,必须现在的锂电池锂矿资源股,基本上业绩都是翻10倍,估值给的水平已经达到50倍。都高于互联网企业了。当然互联网企业去年不也是如此吗。

谁有矿谁就牛,锂矿国内稀缺,全世界也不多,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亚和智利,国内主要在四川甘孜州,稀土全球稀缺,国内富有,所以国家早年就开始全面收紧了,这两个资源对全球市场来说,都是稀缺的,涨价上去,就不容易下来,尤其是锂矿,有人说未来限制电动汽车产量的不是产能,而是锂,锂是未来的石油。

除了汽车,现在什么带充电的设备,不是锂电池呢。这个无法阻挡的。

4、新能源汽车为什么只带动了电池和稀土永磁。

我之前也认为会扩散到各个领域的行情,现在看来资金似乎不会太管其他版块的,资金重点已经十分清晰,就是锂电池和稀土永磁,为什么会是这样,看下面几张图:

http://img.caifuzhinan.com/images/WebAdmin/89/33/47146C96A742F39B540DFCAC5FA0.png

上游的已经完全爆发了,现在正在炒中游的几个环节,正极材料和电池,然后就是汝铁硼和永磁电机。下游还得等很久,需要利润体现,还早呢。上游和中游,铁定赚钱,为啥市场这么凶猛的炒,锂矿,碳酸锂,正极材料,汝铁硼,永磁这就是逻辑。再看一图:

http://img.caifuzhinan.com/images/WebAdmin/71/91/620F2681B7717BA449F680AC4253.png

这张图找的好辛苦,终于找到,一辆新能源电动车,电池的成本最大21.4%,驱动电机,占比达到11.7%,如果不是高端车,电子系统也许没那么贵,车身附件也不会那么贵,但是电池和电机是没办法便宜的。

这就是为什么资金拼命搞锂电池和稀土永磁了。最大收益产业链,不赚钱是不可能的。永磁除了新能源汽车,还有机器人,航空等多个领域。

5、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熊市结构性行情,双结构性驱动。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之前已经做过非常多的详细的分析,核心问题在于结构性改革,去无效产能,增有效产能。什么是有效产能,上周刚发布的我国2020年的创新发展规划里面,9大领域,新能源汽车就位列其中。

未来一段时间,市场会围绕结构性改革各个方面开始轮动炒作,现在各个省市都开始结构性改革的方案出台了。结构性是经济改革的最大亮点,结构性也是熊市行情的最大的特征。所以双结构性,是锂电池和稀土永磁的逻辑支持。

6、涨幅空间远远没有到达巅峰,30倍才是极限。

涨多了就会见顶,涨多少算是多,像这样的一个大板块,大机会,几年难遇,到底涨多少才是算是顶,才是极限。我们看看几个类似板块的涨幅吧。

1)12年开始的CDN景气周期网宿科技最低价2.11,最高价71.(复权价)涨幅35倍。熊市起,牛市现在还是历史高点附近。

2)13年开始的东方财富,互联网金融,牛市主推,最低0.7,最高57.涨幅80倍。(复权价)。熊市起,牛市最高点,现在回落20元,仍有30倍。

3)08年起的稀土北方稀土,熊市起,在整个大熊市期间,最低价是0.76,最高价是31元,涨幅40倍。(复权价)

4)08年熊市上市的大华股份,最低价0.43元,最高价熊市创出历史最高价18.84元,涨幅达40倍之多。(复权价),这是行业景气周期,虽然市场是几年熊市,但依然是几十倍的上涨。

以上我是找了几个代表性的股票,来做幅度空间分析,首先都是行业周期进入高景气周期,第二业绩都是大爆发,都是龙头公司,有的在熊市完成暴涨,有的是牛熊交替,有的是牛市,但无论哪一种,最低都是30倍起步。

那么我看看现在的锂电池板块最凶猛的几个股票吧。

1)天齐锂业,最低22最高200,目前历史最低和最高。10倍。

2)多氟多,最低4元,最高46,复权价,11倍。

3)天赐材料,最低6.38元,我按照新股发行价来算,最高价58元,复权价,9倍。

4)当升科技,最低价7元,最高价53元,不到8倍。

5)众和股份,这波牛市之前2012年最低价3元,现在最高价25元,8倍。

这些算是涨的最多的了,不用说其他股票了。稀土永磁刚刚开始还不需要算这个,锂电池的顶根本不可能在这里,早呢

要长远看,要放大看,要深入看。

现在只不过是走了一半,还有一半行情,未来2年锂电池和稀土必然统治整个A股市场。

7、熊市,最好的股票一定会被众星捧月,抱团取暖。

这是没办法的,这是资金博弈,不要认为熊市就不会像牛市一样炒作股票,炒是部分牛熊的,只分股票,只要合适的就会如此,熊市大多数股票的流动性和成长性都不好,没有亮点,套牢盘太多,机构根本无法大规模做行情。

反而那些成长性好,业绩爆发,行业长期看好,股价创出历史新高的股票,会得到越来越多的机构捧场,因为相对来说,他们买这些股票更安全,流动性好就是最大的优势 。

这里面长期机构锁定筹码,中期机构做配置,短期机构做事件驱动,各类游资和私募以及散户都会交易这些股票,当前阶段就是有这个特征的,越是好的股票,越容易抱团取暖。走了这些股票,机构还能买什么呢,买其他的基本就是个死。千万别小瞧了这种思维模式。要知道基金必须要买入60%的股票仓位。不可能都买了酒和药。

有钱就有行情。

8、局部代替整体,存量资金集中在1%的股票上,那1%的股票就是牛市。

熊市整个资金都是大幅度减少的,至少减少牛市水平的90%,现在这个阶段资金少到可能只有牛市的十分之一,或者二十分之一都有可能。所以希望在这种资金水平下来一波整体的大行情那就是痴人说梦的。所以我根本不幻想什么大级别行情。

但是如果这些存量资金集中在1%-5%的股票上面,那么对这些股票来说就是牛市,局部代替整体,说的就是这个,看看这两个月的暴跌,锂电池和永磁逆势走强,依靠的就是资金的大举介入,资金会越吸引越多,形成巨大的流动性极好的局部牛市。

不断进入的资金,形成了更加好的股价走势,又形成了很好的赚钱效应,在牛市里面不赔钱,还能赚钱,这种对资金的稳定性和吸附能力会是超强的。所以我大胆说未来两年,触锂就是牛,沾土就是黑马。现在还早呢。

眼前的调整都不是事,那只是你又一次低吸的机会。

锂电池+稀土永磁双星闪耀势不可挡,必将统治中国股市热点榜两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