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奥地利葡萄酒——多样性中展魅力

(2012-10-10 23:05:03)
标签:

杂谈

 

郭校长品酒记

 

我来自奥地利(Austria),不是澳大利亚(Australia),我们没有袋鼠,一句玩笑拉开了奥地利品酒会的序幕。今天的主角是Andreas Wickhoff,今年九月跻身为300位葡萄酒大师(Master of Wine,简称MW)中的一员, 36岁的他作为现今第四年轻的,也是奥地利历史上第三位MWAndreas无疑会被寄予更多的期望。奥地利的葡萄酒,有这样的新科MW大使来推广,乃幸事。

 

http://charlesguo.wineblog.cn/files/2012/10/Andreas-223x300.jpg

Andreas Wickhoff (葡萄酒大师MW)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于一个饮者,真应该再加上一句——饮万种酒。读书有乐趣但也枯燥,足迹还未踏入奥地利之时,那就先和大师边喝边学吧。今晚的主题是“Boundless diversity of a small wine-producing nation / 奥地利——小葡萄酒国家的无限魅力 Andreas现身红樽坊,引领大家进入奥地利葡萄酒之旅。

根据自己之前的认知,加上今晚大师的讲解,仍然觉得奥地利葡萄酒深不可测,只得从浩繁冗多的碎片信息中,觅得其万般变化之一二,干货如下:

l  奥地利葡萄酒产量占世界1%

l  小小产酒国,竟有6000家酒厂

l  75%国内消化,出口最大的市场是德国

l  70%为白葡萄酒,随着气候变暖,红的比例在缓慢增加

l  葡萄酒大部分酒采用螺旋盖

l  奥地利所有葡萄酒产区全部在东部,西部山区没有任何葡萄栽种

l  全国总共16个法定产区

l  葡萄种植主要集中在四个地方:下奥地利、布尔艮兰、施泰尔马克和首都维也纳

l  葡萄酒分级体系与德国极其相似

l  奥地利的官方语言是德语,约98%的奥地利人会讲德语,德奥之间有道不尽的往事

以下是纯属个人体会,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奥地利独特点之一:葡萄品种

白葡萄品种中,明星当属Gruner Veltliner(绿维特利纳),这个品种在其他国家难得一见。关于她的中文名,无论怎么翻译,都很难记住,不如就简称她为GV吧。如同霞多丽一样,GV能做出不同风格的酒,上好的GV,浓郁饱满,保存10-15年不在话下。红葡萄酒,以Zweigelt(兹维格)为主,这个是蓝弗朗克BF和圣劳伦特STL的杂交品种,至此罢手,否则越扯越远。

奥地利独特点之二:葡萄园梯田

无论是在瓦豪(Wachau),还是在Kamptal坎普抑或其他地区,葡萄园梯田的独特构造并不罕见,好似仙境一般。

http://charlesguo.wineblog.cn/files/2012/10/Kamptal-300x153.jpg

想象着果农置身田间,除草、剪枝、手工采摘,累了直起身,擦一擦额头的汗水,放眼看看四周环抱的如画美景,他们一定是无比幸福的。

 

 http://charlesguo.wineblog.cn/files/2012/10/terraced-vineyards-in-the-best-locations-around-Langenlois-Kamptal-300x199.jpg

 

奥地利独特点之三:螺旋盖

奥地利虽然被旧世界国家包围,可是在螺旋盖的使用上可是一点都不保守,今天的酒6款中只有1款用了橡木塞。据Andreas说,大部分都是使用螺旋盖,但这具体比例不得而知。除了螺旋盖,还有酒商采用Vino-Lok——一种密封性很好的玻璃塞,可重复利用。螺旋盖、Vino-Lok玻璃塞的浪潮,何时能涌入旧世界?

http://charlesguo.wineblog.cn/files/2012/10/vinolok-300x200.jpg

奥地利独特点之四:分级制度

奥地利的葡萄酒分级制度起源于80年代中期,和德国十分相似,也是按照糖分含量来进行分级,但对于含糖量的计量,奥地利人有他们独特的方式:克洛斯特新堡比重(Klosterneuburger Mostwaage,简称KMW)。可以说,奥地利对于葡萄酒的分级制度和管理相当严厉,这也是为何奥地利在经受了1985年的葡萄酒丑闻之后,迅速建立其品质保证和国际形象的原因所在。

奥地利独特点之五:多样性

如果简单地概括奥地利葡萄酒的特点,恐怕只有用多样性来形容了,因为品种、土壤、地势、小气候等众多因素的差异,造就了葡萄酒的多元,用Andreas的话来讲,盲品的时候,奥地利的酒很难猜出产地,即使对于他这样的MW也是如此但是,他说,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品鉴,判断出一款酒的质量和风格。

1985年,对于奥地利的葡萄酒行业来说,是载入史册的一年,葡萄酒掺假的丑闻曝光之后,整个产业几乎被摧毁,大面积的酒厂倒闭——这被认为是二战后对奥地利最大的打击。极度的痛苦之后,奥地利人针对葡萄酒制定了堪称最严格的欧洲法律,踏实的改革和实干带来了回报,短短二十几年,奥地利的葡萄酒已经完成了华丽的转身,如今在国际上也有了一席之地。丑闻,我们也经历了不少,常常聊以自慰的是别人并不怎么放在眼里的的典故和历史,中国葡萄酒,希望早日见到你在当今世界舞台的辉煌。

 

By Charles-郭校长

 

备注: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查看原文:http://charlesguo.wineblog.cn/519.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