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孝感云梦养正学堂
孝感云梦养正学堂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277
  • 关注人气:3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云梦县养正国学馆:经典乃经国济世之典籍

(2022-05-19 05:30:15)
标签:

教育

文化

育儿

健康

分类: 孝感市云梦县伟文文化传播中心

     “经”本义是“织布的纵线”,引为“贯通”;经者,恒也,常也,上下前后贯通也;典乃重要文献、典籍。所谓天经地义,经典即是记录经国济世常道、天礼秩序规律、人类文化的本源文化。

    溯本求源,生天、生地、生人。人本上通下达,与天地相合,与日月同辉。后欲念萌生,渐入红尘。有圣人出,为世作则,以身力行,演示人伦,警醒世人,随约以成文,以教化人伦,解民于倒悬,经典始成。

    经典,历经千百年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大浪淘沙的筛选、沉淀、凝集,古老,但不陈旧,因其皆是常道,与时俱进,历久弥新。能屹立于多世历经劫难而不灭者,以其文中真精神,合于天道,合于地道,合于人道,引一言而撼醒内心,得一句而明辨事理。教育以此为本,文化千年留传。

    经典是民族精神的源头,虽因时因地而宜形成不同民族的经典,却同为一本所生,最终万殊同归,皆为人类文化瑰宝。文以载道,千古传承。

    经典记录的是这个民族基因中的最高智慧,犹如一个哺育民族文化的母亲,将生命再创力贯注于民族生命的每一个细胞中,唤醒祖先脑蕴藏的先天智慧,启发开动无限潜能。经过对先辈成果的“记忆”,而内化、启发、传承、创造。对民族经典的“失忆”,便失去创造性人生的高起点。清人皮锡瑞说:“为国者循之则治,违之则乱;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因为经典为万世公言,非一人私论。”

    经典是圣人躬行实践、行有余力、道之自然生发,至平至常,至神至妙,一时可行,万世可行,一人可行,万人可行。

    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亡国都不怕,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己的根本文化亡掉了,这就会沦为万劫不复,永远不会翻身。”中国传统教育从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到修齐治平,经典一直是万法归一的恒定教材。

    中国自古学子读书虽有很多流弊,但对所读书籍的选择却十分严格,读杂书视为邪僻。《弟子规》曰:“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读经典便是与圣人居,与圣人谋,源头活水,高屋建瓴。南怀瑾先生年届九十,他回忆说,小时候一次偷偷读《红楼梦》,他父亲看见了,一巴掌就打过来了。他在很多重要演讲中坦言:“我提倡孩子们读经,是为了未来中国多出一些大思想家、大科学家、伟大的政治家。只有从小进行经典教育,才能培养出真正有文化、有思想的人,夫唯大雅,卓尔不群,不跟着社会风气走,建立伟岸的人格。”

    中华经典秦汉以“五经”为主,宋以后便以“四书”为先导和基础。中国几千年经典,皆载道之文,仅从经典的内容来讲,便是最经济的教育学。从饮食男女、日用伦常到治平天下,文史不分,文哲不分,文理不分,文武不分,文、理、艺、史、哲一以贯之,混沌一元,包罗万象。经典一部,胜杂书万卷,是以一当十、以一当万的学问。现代人讲功利,读经典是教育最大的功利。

    俗话说:秀才学医笼中抓鸡,不做良相便做良医。各家经典皆以道贯之,殊途同归,一经契入,万经皆通,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与经典同行,便是与圣贤为友,人生的高度自然不同。

    学习经典贵在得意忘言,领会精神,开启智慧,修正行为,陶冶性情,而不在于寻章摘句、咬文嚼字、炫耀学识;经典虽然都是好文章,但如果当成文章学,以博取功名,或者当成装点门面的口头禅,便把经典降格了,谬以千里。

    自孔孟以后,真师难寻,而常遇盲师惑世。好在经典长存,圣贤教导,尽在其中。以恭敬心诵读经典,就是亲聆圣贤的教诲。与经典同行,便是与圣贤为伍。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当师道不存的时候,经典是最好的老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