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糖尿病人冬季慎防糖尿病足

(2010-12-09 17:42:41)
标签:

糖尿病

糖尿病足

预防糖尿病

血液循环

健康

分类: 疾病调理

  糖尿病人冬季慎防糖尿病

  电视里多次播报了大规模降温的新闻,无疑提醒了糖友严阵以待的时刻已经到来!每年冬季都是糖尿病足病的高发季节。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由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深部组织破坏。而糖尿病足的治疗异常棘手,致残致死率高。

  医学研究认为,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可见脚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位置。一旦脚生病,则可影响全身健康,这对糖尿病人则显得更为突出。据报道,美国所有糖尿病住院病人中,有20%的病人是因为足部感染及其它并发症而住院的,糖尿病患者因足感染而截肢者,占所有非外伤性截肢的25%-50%,所以糖尿病人要注意脚的保健。

  糖尿病患者多为中老年人,其防御能力下降,且双下肝的皮下脂肪减少,防寒能力减弱,当双脚受到寒冷的刺激,可引起局部血管收缩。而脚与鼻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脚受冷后,可反向性地引起鼻咽部血管收缩,使鼻腔内的纤毛活动减速慢,防病能力下降,隐藏在鼻咽部的细菌则趁机活跃,容易患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并可由此而并发支气管炎、肺炎、心肌炎等。那些伴见慢性支气管炎等病患者,可以使宿疾加重,甚至发生严重后果。

  糖尿病患者,多有血管功能不全和神经病变,造成脚的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营养障碍和局部感觉迟钝,局部抵抗力低。日常活动中,难免跌倒、碰撞受伤,下肢皮肤因此发生破损;足部真菌感染形成足癣,常易继发化脓性细菌感染;老年病人由于手脚不灵便,剪趾甲时,动作不协调,易损伤皮肤,这些常可成为糖尿病人足部感染的原因,且易发展为慢性溃疡,甚至发生难以控制的严重感染或坏疽,有时被迫截肢,或因足部感染扩散到全身细菌进入血液循环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败血症,直接威胁病人的生命。

  糖尿病患者需高度重视糖尿病足的防护。以下几点措施可供大家参考:

  1、控制好血糖。糖尿病足主要由于糖尿病造成肢体周围血管、神经病变继发感染所致,而控制血糖是减缓周围血管、神经病变发生的有效手段。并且高血糖也易发生感染,所以严格控制血糖非常关键。

  2、每天晚上检查足部及趾间有无水泡,有否擦伤及皮肤破损。坚持用温热水泡洗双脚后用柔软毛巾轻轻擦干,保持足部干燥。

  3、检查双脚,洗脚擦干后用剪刀小心地修整趾甲,并把边缘磨光滑。

  4、脚上长了鸡眼、老茧,千万不要自己处理,一定要去医院找医生处理。5、鞋袜要柔软合适,不宜过紧、过硬,也不宜远距离步行,以免足部磨损。北方冬季气温低,下肢血液循环不佳,若护理不周保暖不好,容易发生冻伤,而且不容易愈合。

  6、冬季糖尿病患者如果用热水袋、电热毯等为下肢或脚部取暖时,若温度过高而下肢的感觉神经麻痹,则极容易烫伤,所以要多注意。

  7、平时注意抬高患肢,尤其是睡眠时更应注意下肢体位,确保下肢血液运行畅通无阻,有利于下肢代谢产物的及时排除。

  8、不要采用交叉盘腿式或一下肢压在另一下肢上的坐姿,这样容易影响被压下肢的血液循环。

  9、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消除一切诱因与隐患。

  10、要经常到医院做相应的检查。一旦出现足部破溃等症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一旦延误病情可能会导致截肢。

  据观察,脚的温度一般应保持在28-33℃,这时人体感觉舒适,如果低于22℃,因局部血管收缩,影响全身血液循环,就可能出现呼吸系统或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因此,糖尿病人不宜长时间静坐,根据体质和健康情况,应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踢腿、打太极拳、舞剑等,既可改善下肢血液循环,增强耐寒能力,又有助于降低血糖;另外要选穿宽松的棉鞋或毛皮鞋,经常换洗袜子,保持脚的干燥;睡前用45℃左右的温水泡脚10-15分钟,有助防寒保暖及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穿防滑性较好的鞋子,小心走路谨防跌伤;患脚癣者积极治疗,避免用手撕脚皮和擦足趾止痒,以防皮肤破损而导致化脓性细菌感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