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尼采式的承继

标签:
王小波尼采 |
分类: 类二:文心 |
尼采的语言具有穿透力,其文极具动感,片言碎语间力透纸背。作为批判者,一击即中,同样独一无二。通过不断大胆地批判、剖析、鞭笞人性,尼采成为了“疯子哲学家尼采”。这种疯子式的执着,吸引了鲁迅这位同样以批判作为作为武器的思想者。尼采的文论似乎浅显却无法直接理解,以矛盾体混合形式,表述他的思想。让后人惊叹的是,他不畏权势,不求名于现世,只为思想而思想,无所顾忌地作态。估计王小波也顺延了他的思想路径。批判在于撕碎传统的遮羞布,言他人所见而不敢言者,心中所想,笔下所写,皆随“自由”二字。“自由”是多么地迷人,多少人为之付出了极重的代价,到头来却是一场空。尼采鼓吹超人的发展,鼓励个人创造力,然而这往往受制于一些因素:自我克制、顺从谦卑、尊重弱者、放弃权力等,这正是基督教传统文化精神。要摒弃这些因素唯有靠权力意志的张扬。尼采诗性太重,三言两语中蕴含诸多事理,好批评时弊,较真,甘冒天下之大不韪,与正统为敌,故树敌太多,多到后世只能称其为疯子。王小波的离经叛道,下笔成小说,其批判寄托于故事,然而战斗力弱些。因为抽象、模糊的诗性,让人难以反击。
王小波的文章感性、复杂,大胆无所顾忌,思想奔放深刻,心灵、身体、情绪,尽在笔下,“大珠小珠落玉盘”,言大家所想而又无力表达的事物,是为特立独行。王二以数学专业起家,着迷于电脑编程,不知道其脑内所想何物。如果持续从事电脑编程,是否可以成为另一位王安呢?其想象力、逻辑值,完爆一般作家,有卡夫卡之遗风,不过卡夫卡是“法学院逃逸的诗人”。其若在世,不知可否获诺贝尔文学奖呢?大概不可能吧,其文字过于尖锐,可能也将颠沛流离。
后人欲效仿尼采、王小波者颇多,无非两种结局:其一,蜕变。丑陋的毛虫化为漂亮的彩蝶,展翅高飞。其二,堕落。食而不化,走火入魔,无法自拔。没错,天才与疯子往往是一线之隔、一念之差。许多人标榜自我,不停炫耀,如同孔雀展翅,殊不知再富有魅力的羽毛也可以找出令人作呕的地方。适可而止不仅是先秦之时中庸思想家所倡导,也是亚里斯多德提倡的。领悟到过犹不及是为智慧。智慧不仅是成熟心智的外现,也是非愚蠢的展示。所以啊人总是倾向于夸大自己的长处,还喜欢用别人的短处来反衬。俏丽聪慧的女子的闺蜜总是心理自卑感较强的女孩。弱者喜欢依附于强者,强者也喜欢弱者的顺从,以及不构成竞争的可能性。一切可能的忤逆都被扼杀于襁褓之中。
http://s2/mw690/0022VKr7zy7edgKg2T701&690
王小波《一只特立独行的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