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杰
我们时常听闻人们说道,中华民族乃是文明古国,文化源远流长。又时常耳闻治理国家要法治与德治并举。法治是制度的治理,德治是为文化的治理。我们在现当代语境下又应该如何辨析文化与制度呢?如果我们可以深刻的理解二者,那么对法治的见解也必然更加深入。
文化的“文”所指广泛。单纯就文治武功而论,治理国家应该偏向文,而打天下则要依赖于武。固有天下可以马上得之,岂能马上治之的论调。治理国家于文的捆绑使得守成者倾向于以文取士。科举之开辟就是此国策的最佳诠释。宋朝之时,治理天下的就是一群纯粹的文人。不仅是文学家治国,更有画家、书法家治国。由于文与艺又是紧密相连,所以也可以说是艺术家治国。文治在宋朝的时候发挥到了极致。一旦出现在武方面强劲的对手,则必败无疑。于是我们就不难明白宋朝如何亡于善于骑射的民族之手。
制度治国,我们追溯历史,会发现统一天下的秦帝国第一次在中华大地上把其发挥到了极致。法家商鞅所制定的律法为秦朝所沿袭。这个伟大的法学家基于对人性的洞察,制定出一套激励百姓的制度。譬如以军功定爵位,让平民为身份利益争先恐后。法律治理的效果让秦国的统治者大为震惊,于是就延续了几代,天下终于在嬴政手中得到了统一。在大约两千年之后的满洲人也制定了简洁有力八旗制度,军民合一,击溃了摇摇欲坠的明王朝。清朝的崛起也是得益于此八旗制度。至此我们清晰地看到了,第一个王朝与最后一个王朝的兴起都与制度治国密不可分。
文化与制度,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治国者不可偏颇。进取者以制度取胜,但是过度推崇,则有元帝国覆灭的教训。守成者以文取胜,同样宋朝也因此而积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