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明月的《明朝的那些事》走红全国,对明史的研读成为一种潮流。就如当年易中天评三国,也掀起一股三国热。中国历史研究以史料研究、考据、注释为主,畸重政治,缺乏理论研究,虽然史学著作很多,但政治理论、社会发展理论、法学理论、经济发展理论等著作却匮乏。我认为,研究史学要定下心阅读原文献,不可偷懒,功夫做足。快餐式的史学很草根,固然可以普及历史知识,但是要做历史研究则是严谨的事情,不是半吊子工程。史学功底要厚,必须要博览群书。1、阅读第一流的史学书籍;2、坚持卡片摘抄,分门别类;3、多思考,多提问题,多做假设;4、逐步形成独立的观点,记录下来。
作为明史研究的爱好者,在这里提供资料性的索引,以供大家参考。 第一,《明实录》。据说黄仁宇搞研究的时候,就大多数文章以此为蓝本,进行研究。研究明史当首推此书。只是篇幅巨大,非一般人可以通读。 第二,张廷玉等撰的《明史》。该书是官方钦定版本,不过为尊者讳,许多史学价值还是不如《明实录》。第三,谷应泰撰的《明史纪事本末》。查阅明朝事件可以参照。第四,夏燮撰的《明通鉴》。通鉴体史学。虽然在《资治通鉴》之后出来许多模仿作品,历朝历代杰出者不多。这部也不怎么样。
当然,以上所举是明史研究必读之物,其他的如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王阳明、张居正、戚继光等人的书籍也要参照阅读。明朝是中国最后一个汉族统治的王朝,是历朝帝国强盛的一个标志,是元清两个少数民族统治的中间者。这是大中华帝国文明远播异域的一个重要时期。对如今中国的治理,民族的复兴,有极强的参考价值。它一扫宋朝的积弱,重振汉族尚武精神。孙中山当年革命的口号就有“驱逐鞑虏,振兴中华”,可见大汉族情绪在中国历史上是多么地盛行。不过如今各民族团结更是重要,从中吸取明史牛逼人物的智慧,民族复兴怎不会指日可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