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 |
分类: 宝宝养育 |
新生儿黄疸,哪些情况需要就医?
文/鲍秀兰
编辑/春苗
1.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所特有的一种现象,由于胎儿在宫内低氧环境下,血液中的红细胞生成过多,且这类红细胞多不成熟,易被破坏;胎儿出生后,血含氧量明显增高,使过多红细胞被破坏,造成胆红素生成过多,约为成人的两倍;又因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使胆红素代谢受限制等原因,造成许多新生儿在出生后一段时间出现黄疸现象。
2.母乳性黄疸
少数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其黄疸程度超过正常生理性黄疸,表现为:在生理性黄疸期后黄疸继续存在,高峰常在生后2~3周,持续4~6周甚至更久。新生儿情况良好,一般不用处理。个别黄疸较重者,如累及四肢和手脚心,则停喂母乳3天(停母乳期间,宜用吸奶器把母乳吸出,以保持乳汁充分分泌),黄疸会减退;若恢复喂母乳,黄疸又出现,但较前减轻。这种因母乳喂养发生的黄疸称为母乳性黄疸。是由于母乳中含有孕二醇激素,它可以抑制新生儿肝脏中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力,造成血液中的胆红素不能及时进行代谢和排泄,使血液中的胆红素浓度增加引起。母乳性黄疸不会影响新生儿的健康,不会引起婴儿神经系统的伤害,母亲不必惊慌,一定要继续坚持喂母乳。
3.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出现下面的现象之一者,就要警惕是否有病理性黄疸,尽快带其去医院诊治:
(3)黄疸持续时间过长,消退得慢。足月儿第2周末,早产儿第4周末,仍没有退尽。
(4)在生理性黄疸减退或消失后,又重新出现。
(5)新生儿表现出精神不好、嗜睡、吸奶无力或呛奶、肌张力减退。哭声无力,严重者可有昏睡不醒、烦躁不安、哭声发直等异常表现。
黄疸的危害主要是胆红素对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严重的发生胆红素脑病,甚至引起核黄疸,导致智力障碍、脑性瘫痪等后遗症。
病理性黄疸的治疗
因为这些新生儿必须去医院由医生针对病因和病情程度进行治疗,这里只介绍一些治疗的原则。
(1)对因治疗:病理性黄疸是不同病因造成的,首先针对病因给予冶疗,如母婴血型不合尤其RH因子不合发生严重溶血者,需要换血治疗;新生儿肝炎,要针对肝炎病因治疗等。
(2)光疗:适用于任何原因引起的黄疸。光照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已有40余年历史,它能有效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使用方便,不良反应小,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至今仍为新生儿黄疸治疗的“标准”疗法。
(3)药物治疗:有些药物可帮助降低血清胆红素,但起效慢,疗效不确切。
前一篇:胎儿心率偏快,有问题吗?
后一篇:衣原体、支原体感染会致流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