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经前症候群心理生理杂谈 |
分类: 专家面对面 |
1 症状篇
什么是“经前症候群”?
妇产科医师解释,“经前症候群”的英文名称为Premenstrual Syndrome,意思是月经前的综合病症,简称PMS,这是一系列与女性月经来潮有关的症状,会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造成负面影响。这些症状多发生于月经来潮前10多天,大多是持续性的症状。
按照症状与原因,可以将“经前症候群”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焦虑型PMS-A(Anxiety):是由于雌激素分泌过多,黄体素分泌不足所致。
情绪低落型PMS-D(Depression):是由于雌激素分泌不足,黄体素分泌过多所致。
无精打采昏沉型PMS-C(Cravings):是由于胰岛素阻抗血糖过高所致。
水肿抑郁型PMS-H(Hyperhydration):是由于肾上腺皮质素分泌过多所致。
发生原因
生理因素
医师指出,从生理层面来看,主要是由于月经前的激素分泌发生了变化,造成了其他生理状态也发生了某种程度的改变,如血液状态及水分状态的改变。这些症状与年龄或有无生育经验无关,也不会随年龄增加或在生过孩子之后就消失。此外,营养不均衡或是甲状腺素、肾上腺素功能失调,也都可能导致经前症候群的发生。
心理因素
就心理层面而言,心理因素也会影响生理反应。医师表示,通常月经即将来临之前,女性很容易产生焦虑,因为月经来潮的日期虽然可以预测,但具体的时间点却无法预知,所以心理上就会有一种不安全感,担心在重要场合突遇月经来潮的尴尬,这种紧张反映在生理上,就容易出现PMS症状。另外,生活以及工作压力过大,也是心理影响生理反应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TIPS 经前症候群简易自我检测
医师表示,如果你在“好朋友”来之前或生理期间,曾经有过以下感觉,就很有可能患有“经前症候群”:
1.疼痛方面:肌肉僵直、头痛、腹部绞痛、有疲累感、全身酸痛。
2.注意力集中方面:容易失眠、健忘、意识恍惚、判断力不好、注意力不集中、协调运动能力变差。
3.行为改变方面:身体功能低落、白天打瞌睡、长时间卧床、不喜欢出门、不愿意参加社交活动、做事效率差。
4.自律神经反应方面:晕眩、冒冷汗、呕吐反胃、皮肤热疹。
5.水分滞留体内:体重增加、皮肤病变、乳房涨痛、水肿。
6.情绪障碍困扰:容易哭泣、有孤独感、烦躁不安、情绪不稳定、忧郁、紧张。
7.容易敏感警觉:容易情绪化、激动。
8.非典型症状:进食习惯改变,例如没有食欲、口味变重等。
9.其他不适症状:有窒息感、胸部疼痛、耳鸣、心悸、有麻木刺激感、视力模糊等。
2 舒缓篇
改善经前症候群5方法
Point 1 减少糖类摄取量:从饮食着手,首先应避免摄取甜品等糖分含量很高的食物,因为它们会加大血糖的起伏变化,使症状进一步恶化;如果确实很喜欢甜的食物,建议可以选择含钙质较多、天然糖分丰富的食物,例如:干果类的葡萄干、红枣、柿干、桂圆干等,也可以多吃些坚果类食物,如瓜子、腰果、核桃、花生或全麦面包、麦片、糙米等,这些食物里都含有维生素B6,可缓和经前症候群中的焦躁不安、情绪不稳等症状。
Point 2 少用盐及调味加工食品:如果感到乳房、腹部肿胀,需要注意饮食的选择,在烹调上尽可能以清淡为主,并且减少用盐量,少食用调味加工的食品,以避免体内过多的水分无法正常排出。
Point 3 少吃含咖啡因的食物:如果乳房一触即痛,就要少吃含咖啡因的食物,如巧克力、咖啡、可乐、茶等。
Point 4 适量食用营养辅助品:在生理期时,应该少吃冰冷的食物,以避免体内血液循环不良;也可以补充一些特定的维生素,例如维生素B6、维生素C、矿物质(如铁、钙、锌)等,这样不但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还可以缓和情绪的紧张,并且补充适当的营养素。
Point 5 调整作息与适当运动:即使症状比较严重,也仍然是优先选择非药物的治疗,包括放松心情、充分运动(患者如果进行有规律的有氧运动,有助于缓解症状)、适当休息和均衡饮食。需要注意的是,过长的睡眠反而容易造成失眠,过量的进食也会使症状恶化。
需要就医吃药吗?
有经前症候群症状,需不需要看医生吃药呢?医师认为,这些症状大多是女性的心理因素引起的,属于精神层面的症状,所以“经前症候群”也被称为“经前紧张综合症”,在临床治疗方面,一般也只是使用镇静剂安定患者情绪。
而且,这些症状通常在月经来了之后就会缓解甚至消失,因此并不需要特别吃药,可以从饮食、运动、解压三方面入手,通过自我调整来解决,但如果症状很严重,还是必须就诊,进一步确认是否为其他病症,以及时治疗。如果确实需要药物治疗,则应针对不同症状服用相应的药物。
避孕药:低剂量口服避孕药,可以抑制排卵,以缓解不适症状。
利尿剂:严重水肿的患者,可以使用利尿剂,但必须遵医嘱服用。
止痛剂:头痛、胸痛、腹痛时,可以服用止痛剂缓解。
总而言之,经前症候群的发生相当普遍,症状因人而异,但大部分的症状并不需要治疗;如果影响到工作和生活,就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尽量以非药物的治疗为主,也可以补充维生素E或钙质;如果情况比较严重,那么就应该寻求医生的帮助。不过,医师也表示,“事实上,很少有人会因此求诊,因为只要月经一结束,所有的不适症状就会跟着不见了。”
TIP
到目前为止,经前症候群的诊断还不是以客观数据(如抽血、验尿、照X光等)为依据,基本是以病人的主观感觉为基础来判断,因此医师在诊断前,需要让病人详细记录每日病情,至少要有两个月以上的记录,医师才能做客观的衡量及诊断。如果可能是经前症候群,以下几项问题有助于了解病情的严重性以及是否必须接受治疗。
1.是否很想请假不去上课或上班?
2.是否很讨厌交际应酬?
3.是否喜欢一个人独处,甚至与喜欢的人谈话都感到很烦?
4.是否变得健忘、注意力不集中?
5.是否很容易跟家人、朋友吵架?
6.是否感觉好像做任何事情都很不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