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疫苗接种杂谈 |
分类: 宝宝养育 |
文/许青(副主任医师
(孕)妈妈们都知道给孩子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预防相应传染病的侵害,更好地保护孩子的身体健康,但对具体怎么操作可能还不是很清楚。作为一个从事免疫规划工作多年的流行病学大夫和一个母亲,我希望通过自己的专业工作及育儿经验带领(孕)妈妈们共同正确认识儿童疫苗接种。
目前哪些疫苗是儿童必须接种的,可以预防哪些疾病?
我国儿童免疫预防工作先后经过疫苗推广、计划免疫、免疫规划等时期。随着免疫预防工作的不断深入,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种类不断增多,从而能够预防的相应传染病也不断增加。自2008年国家实施扩大免疫规划以来,目前多数省份已将14种疫苗纳入了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可以预防15种疾病。这14种疫苗分别为卡介苗、乙肝疫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麻腮风疫苗(麻风疫苗、麻腮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A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出血热疫苗、钩端螺旋体疫苗和炭疽疫苗,分别预防结核、乙型肝炎、小儿麻痹、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乙脑(俗称“大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甲型肝炎、出血热、钩端螺旋体和炭疽等15种传染病。其中,前11种疫苗是目前国家免费提供、儿童必须接种的疫苗,出血热疫苗仅在重点地区成人使用,钩端螺旋体和炭疽疫苗属于储备疫苗。
下表是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及免疫程序,儿童可以根据免疫程序接种相应疫苗。
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
疫 |
接种 年(月)龄 |
接种剂次 |
预防疾病 |
备 |
乙肝疫苗 |
0、1、6月龄 |
3 |
乙型肝炎 |
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1剂次,第1、2剂次间隔≥28天 |
卡介苗 |
出生时 |
1 |
结核病 |
|
脊灰疫苗 |
2、3、4月龄,4周岁 |
4 |
脊髓灰质炎(婴儿瘫) |
第1、2剂次,第2、3剂次间隔均≥28天 |
百白破疫苗 |
3、4、5月龄,18~24月龄 |
4 |
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
第1、2剂次,第2、3剂次间隔均≥28天 |
白破疫苗 |
6周岁 |
1 |
白喉、破伤风 |
|
麻风疫苗 |
8月龄 |
1 |
麻疹、风疹 |
|
麻腮风疫苗 |
18~24月龄 |
1 |
麻疹、腮腺炎、风疹 |
|
*麻疹疫苗 |
6周岁 |
1 |
麻疹 |
|
乙脑减毒活疫苗 |
8月龄、2周岁 |
2 |
流行性乙型脑炎 |
|
A群流脑疫苗 |
6~18月龄 |
2 |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A群) |
第1、2剂次间隔3个月 |
A+C流脑疫苗 |
3周岁、6周岁 |
2 |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A+C群) |
2剂次间隔≥3年;第1剂次与A群流脑疫苗第2剂次间隔≥12个月 |
甲肝减毒活疫苗 |
18月龄 |
1 |
甲型肝炎 |
|
注:*山东省在过渡阶段仍保留6岁时第3剂次麻疹疫苗接种。
可以选择哪些地方去接种疫苗?
卡介苗和乙肝疫苗的第1针(出生时)在出生医院即可接种并领取预防接种证,其他疫苗须在相应月龄时到辖区乡镇(街办)预防接种门诊接种。在此,特提醒(孕)妈妈们,如果宝宝身体状况良好,请及时为宝宝接种相应疫苗,以便尽早获得保护。
疫苗接种时需要注意什么?
首先,家长要了解《儿童预防接种证》上的内容,知道孩子需要接种哪些疫苗,接种次数以及在什么时间接种。其次,应掌握孩子的基本健康状况,接种前是否有病在身,是否刚吃过药物,都应告诉接种人员,以便接种医生进行预检,确定是否可以接种。接种后儿童应在接种门诊观察半小时后再离开。一般来说,目前使用的疫苗都是安全有效的,接种疫苗后,在机体产生免疫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有的人反应要强一些,出现发烧、扎针部位红肿等。体温在38℃以下属于一般反应,一般两三天就可恢复正常。如果持续发烧38度以上、接种疫苗后身上出现皮疹,或其他异常现象,怀疑跟接种疫苗有关系的,都应立即向接种单位反映并尽快到医院就诊治疗。通常来说,接种前需要在接种门诊对孩子进行健康体检,对孩子健康评估后方可接种疫苗。对疫苗所含成分过敏,患脑病、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也不能接种疫苗。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或正在进行免疫抑制剂治疗者,暂且缓种减毒活疫苗。
国家免疫规划外疫苗要不要接种?
除免疫规划疫苗外,预防接种门诊还为儿童能够提供多种自费疫苗,供家长选择,以便宝宝获得更多的保护。妈妈们可在“知情、自愿、自费”的原则下,可据宝宝自身健康情况自愿选择相应疫苗进行接种,如肺炎球菌疫苗,水痘疫苗、冻干A、C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甲肝灭活疫苗等,并按照疫苗说明书完成该疫苗所有剂次的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