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无知所以无惧? 牵一发动全身的「蝴蝶效应」?
(2010-12-18 00:40:04)
标签:
it |
分类: 成长记《绕着地球做生意》 |
人声鼎沸,是大型商展的特色,有点闷热的空气里,充满了无限可能的商机气味,T公司业务主管阿东也对此次参展充满期待,摩拳擦掌想要一展身手。
在T公司的摊位上,阿东起劲的向一位南美洲的客人介绍公司今年新推出的WiMAX产品,而客人也向阿东表示:「我们国家因为ADSL宽带普及率还不高,但建置宽带网络已经是政府既定的政策,以目前状况来看,WiMAX应该会是最好的选择,所以我们公司非常看好这个市场,我们也应该会是最早推出WiMAX产品的公司」。
阿东心想:「新兴国家的确会是WiMAX非常重要的市场,与其和大家一起去抢美国那些主流市场的订单,搞不好南美洲新兴市场机会更好,我得好好把握才行!」于是,阿东继续问说:「WiMAX后续潜在商机非常可观,越早卡位机会越大,不知道您这次打算要采购多少数量WiMAX产品?」客人非常阿沙力的说:「只要你们公司愿意全力支持,一开始,至少会先下1万台的采购订单」。
阿东一听,当下大喜过望,立刻开始与客人商量起后续的合作计划,并且很快就敲定签约。而阿东也在第1时间向总经理报告接到南美洲客户WiMAX产品订单的消息,总经理自然是非常高兴、大大嘉勉了阿东一番,在接受记者访问时,更忍不住透露接到订单的消息,隔天报纸上就出现了「T公司WiMAX产品线斩获丰 获南美大客户订单」的新闻标题。
只不过,时间一晃就是半年,总经理皱着眉头看着零零星星的WiMAX产品出货报表,忍不住问阿东:「上次那个南美洲1万台订单,怎么到现在只出了20台的样品?」阿东吞吞吐吐的说:「不知道耶,客户态度还是很乐观啊,只是说还需要一点时间,时机成熟就会有大单了」。
以上这样的故事,很多公司都曾经历过,而且可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例如下了10万台订单,但最后买不到200台之类的糗事,算不了什么新鲜事。但在经营国际市场业务的过程中,这样的失误出现1、2次,或许还能当成教训自我警惕,但若经常如此,那就表示,公司的价值链管理出现了大问题。
因为无知所以无惧? 到底是谁骗了谁?
有句话说:「因为无知所以无惧」,这句话或可说明许多公司面对国际市场业务时的处境,许多公司在进行国际市场业务活动时,往往对其身处的市场、通路、客户都没有完整了解,有的只是「想当然尔」的印象常识。
就像是上述例子中的T公司一样,只知道新兴国家的确会有为补足既有铜线宽带网络建设而采用WiMAX新技术的需求,但对于这个国家是否已发放WiMAX营运执照、有多少营运商准备投入WiMAX服务市场、下单采购的客户在当地市场的角色、将通过怎样的通路销售WiMAX设备产品、产品最后会卖到哪一家WiMAX营运业者手上等问题却一知半解。在这样的情况下,最后当然就会出现号称拿到1万台订单,但实际只出货20台的尴尬状况。
许多公司之所以出现「不如预期」的出货表现,很多时候都是因为无法掌握实际市场状况,特别是在进入一个陌生的新市场时,多半因为得到错误或不甚正确的信息,而做出错误的价值链管理判断。
近年来火红的巴西市场,很多人就想进去,曾经遇到一个朋友,当时他满怀信心前进巴西市场,1年后,他愁眉苦脸的告诉我:「巴西人真的很坏,都会骗人。」问他发生了什么事,他说:「我们的代理通路商一来就讲得天花乱坠,说这市场有多好、多大之类的,一开口就说:『1年做个1,000万美元绝没问题!』,让我们对巴西市场更有信心,但最后,却只做了50万美元,这不是摆明骗我们吗?」。
其实,在进入一个新市场时,很多公司都会以「人生地不熟」作为其决策判断错误的借口,但试想,如果你决心进入一个新市场,却只以当地代理商的看法作为决策依据、而未再更进一步了解市场全貌,那么,就不能把市场销售不如预期的结果,全部归咎于通路商,真正问题出在公司本身并未全面性掌握价值链。
这种因为无知所以无惧而犯下的错误,其实就是公司在国际市场业务的价值链出现了漏洞,就像是蒙着眼睛在陌生的丛林中探险一样危险。而更可怕的事情是,因为对市场一知半解、想当然而所做出的决定,更可能让公司的价值链越补越大洞,而造成无可弥补的伤害。
生意太好别高兴 当心「蝴蝶效应」!
别以为只有在接单出货不如预期的时候,才是价值链发生了问题,如果公司突然生意好到超乎预期,客户不断追加订单,更需要提高警觉。
不过,遇上生意突然大好、接单接不完的这种好事,大部分公司大概都会喜出望外,忙着备料、赶工、出货,没时间、也认为没必要去查清楚为什么客户订单会突然暴增。但事实上,不明原因的订单增加,不见得是一件好事,因为当订单突然间大量增加,公司会忙着增加采购备料,准备因应后续更多的接单出货,但隔一天,客户下单动作嘎然而止,再也没有任何的下文,查探之下的结果才发现,原来客户先前下单拉货的动作太过激烈,在把产品猛灌进通路之后才发现,其实市场终端需求根本就没有那么强,产品公司先前追加采购的备料也就此成了不见天日的呆料。
这样的情况,其实正代表公司的价值链出现了漏洞,而通路体系中出现的「蝴蝶效应」就是可能造成价值链漏洞的主因。应该很多人都知道「蝴蝶效应」,一只蝴蝶在北京拍了拍翅膀、煽动了空气,引发了一连串的环境因子变化,使得数千公里以外的纽约下了一场大雷雨。
当一项新技术、新产品推出时,若此一新产品原本就备受看好,不只是终端消费者期待买到此一新产品,通路商也都会积极争取销售新产品的机会。
俄罗斯市场的实例,展示了「蝴蝶效应」的威力,那时,我们公司刚推出一项新产品,外界都相当看好此一新产品,而在新产品推出的当时,立刻同时接到来自超过5个不同通路商的急单,接单状况热到不行,而在我们很快把货交给通路商之后,同时也已通知后方,准备下一批更大量的出货,但等啊等,只等到一些零零星星的订单,大订单再也没出现过。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全公司的人怎么也想不通,直到顺着价值链往前探究才发现,市场一开始的确十分期待这项新产品,下游通路商四处向不同的经销代理通路商询问此一产品,所有经销代理通路商因此错将这些询问当成实际的订单,就认为:「哇,需求真强,这东西一定很卖!」。只不过,包括产品公司、经销代理通路商都没搞不清楚的是:市场上到底有多少个需求?是1个?10个?还是100个?
原来,因为下游通路商四处预下订单,造成的庞大需求假象,也就是所谓的「Over
Booking」,让上游通路商与产品公司误判形势,进而造成了连锁反应的价值链漏洞。
不论是因为无知而无惧、只以片面信息判断而犯的错,或是因为「人生地不熟」而被骗,抑或是从订单暴增一下子变成无单可出的蝴蝶效应,其实,归根究抵都是因为看不清楚价值链而犯的错。
就如同【纵横集】专栏之前的文章曾经提到的,所谓的价值链其实就是一个完整的商业流程。价值链不只是从上游供货商、生产制造、品牌营销、销售通路垂直性的环环相扣,而是在环环相扣的流程中包括了许多更小的环节。
就如同大型江河水系画分的架构,在大陆最大的长江水系之下有6个由湖泊组成的2级水系,以及49条1级支流,如果治水者只知道要疏浚最大的2级水系洞庭湖,而忽略鄱阳湖、太湖、甚至更小的巢湖、洪湖,那么,长江仍可能洪患大作而生灵涂炭。
在ODM公司中,公司内部的技术研发、采购备料、生产制造、技术支持都是价值链的环节,而不只是单纯的生产制造而已;而对品牌公司而言,除了上游生产制造商、下游的销售通路以外,品牌公司本身的分公司与当地据点,也都是价值链环节中的重要角色。
事实上,价值链不仅是垂直的,更可能是发散的、是延伸的,价值链不只是单一的,更是多面向的,从物流、金流、到信息流都是不同面向的价值链。所以,必须突破既有现实象限空间的限制,进而综观全局,才能真正看清价值链的样貌,确认每一条价值链中的环节。
你认为哪些是价值链的环节?你想过这些环节该如何正常运作吗?很多公司拼了命想要理顺价值链,但却始终不得其法,因为,那些真正出问题的价值链环节,往往都是被忽略、甚或是被遗忘的。试想,如果你根本不在乎它的重要性、甚至不知道它的存在,你又怎能去理顺它呢?